福穆薩真理國國徽旗(National Emblem and Flag of Formosa)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滿洲國(Manchukuo)簡史(三)



滿族八旗的大清帝國
西元1592年和西元1597年。日本大和帝國兩次集結龐大的海陸軍,渡海攻打朝鮮半島的李氏朝鮮帝國(Joseon)。朝鮮帝國向內支那明帝國請求調集龐大海陸軍援戰。後來,已經精疲力竭的大和帝國的武士軍團自朝鮮半島撤離。結束朝鮮征伐戰(Japanese invasions of Korea)。

西元1644年左右,滿州女真部族進佔動亂衰敗的明帝國的北京。後來,強大的他們征領內支那建立大清帝國。

大金汗國的女真蒙八旗軍
正黃旗正黃旗正黃旗鑲黃旗鑲黃旗鑲黃旗

西元1593年左右,正當日本大和帝國對內支那明帝國和朝鮮帝國的戰爭期間,滿州建州女真部族的愛新覺羅氏族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組編成農牧軍政合一的黃白紅藍的四旗軍,他們擊敗其他9支部族的聯盟。之後,他們又再擴張為正鑲黃白紅藍的八旗軍,逐一擊敗滿州其他部族。
西元1599年左右,努爾哈赤授命他們參照蒙古文字,重新創造女真族文字。
西元1606年左右,努爾哈赤得到外支那蒙古部盟的承認,他成為崑都侖汗(Kundulun Khan)。八旗軍中另編組有蒙古八旗。

西元1616年左右,已經統一外支那滿州並將勢力擴張逼進南到長城的努爾哈赤,他在他的出生地赫圖阿拉(Hetu Ala)建立大金汗國(Great Jin)。
他們開始向外征戰擴張領地。

女真大金汗國的擴張

進佔內支那以前的大金汗國(女真王國)

西元1618年左右,努爾哈赤頒佈「七大恨」(Seven Grievances) 宣戰文。逐漸強大的他們開始征戰內支那明帝國。
西元1619年左右,女真大金汗國在薩爾滸戰役(Battle of Sarhu),他們以約有6萬的兵員,以少擊潰明帝國北征的約有16萬兵員。
西元1621年左右,女真大金汗國攻陷明帝國在滿州的衛城瀋陽(Shenyang)和遼陽(Liaoyang)。
西元1625年左右,女真大金汗國將首都遷到瀋陽。

支那明末清初的德國籍傳教士湯若望

西元1626年左右,強大的女真大金汗國繼續往南征戰期間,他們的八旗軍在寧遠戰役(Battle of Ningyuan)被明帝國的德國籍傳教士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監製改良的新式武器「紅夷大炮」擊潰。

:李氏朝鮮帝國是李成桂(Yi Seong-gye)在西元1392年推翻王氏高麗帝國所建立。後來,李氏朝鮮帝國臣屬於支那明帝國和清帝國。
:有關豐臣秀吉與朝鮮征伐戰,詳見:日本神道教與天理教(二)
:旗在女真文是固山(gusa)。女真部族的固山軍是以原先的狩獵隊「牛彔」(niru)為單位。牛彔的意思「大箭」,原本是10人為單位。後來,努爾哈赤組編為1牛彔是300人為單位,漢文又稱為「佐領」。5個牛彔編為1甲喇(jalan,1500人),漢文又稱為參領。5個甲喇編為1固山(7500人),就是一個漢文旗單位。旗單位再整編為總兵員人數不一的黃白紅藍的旗軍團。其中正黃旗由努爾哈赤率領,而後成為大清帝國的皇軍。清康熙帝期間,正黃旗編制有92個佐領、2個半分佐領、約3萬兵力,正黃旗部人口約有15萬人。
:崑都侖位於現今中國內蒙古包頭。赫圖阿拉位於現今中國遼寧省撫順市。
:這是西元1682年義大利出版的地圖。
:七大恨,在女真文是「nadan koro」。這「七大恨」是主要內容是:明帝國殺害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明帝國欺壓建州女真,偏袒海西女真的葉赫和哈達部族;明帝國違反雙方劃定的範圍;明帝國出兵保護葉赫部族,抵抗建州女真;葉赫在明帝國支持下,背信棄義,改把與努爾哈赤的婚約女轉嫁蒙古喀爾喀部;明帝國出兵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開墾的領地;明帝國派官赴建州,作威作福。
:薩爾滸位在現今中國遼寧省撫順市。寧遠位在現今中國遼寧省葫蘆島市。
:在唐帝國時期,瀋陽被稱為沈州。蒙古元帝國時期,改沈州為瀋陽路。明帝國時期,改稱瀋陽路為瀋陽中衛。
:紅夷大炮原本是明帝國從荷蘭東印度公司購得,因此稱為紅夷大炮。後來因為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通商問題交惡,明帝國改從澳門的葡萄牙人購得英格蘭製加農炮。後來,經過羅馬普公教會的德國籍傳教士湯若望監製改良來抵禦滿州大金汗國入侵。湯若望因此得以進入明帝國皇庭。

滿族的大清帝國
皇太極

西元1626年左右,戰敗的努爾哈赤抑鬱染病死後,他的八子皇太極(Huang Taiji)繼位。女真大金汗國繼續擴張領地。
西元1627年左右,女真大金汗國征戰朝鮮半島北部。朝鮮帝國改貢屬大金汗國,切斷與內支那明帝國的貢屬關係。

Great Wall of Ming

女真大金汗國和朝鮮帝國訂立大金為兄朝鮮為弟的兄弟國盟約後,他們再次轉征戰明帝國。但是他們再度被長城山海關(Shanhai Pass)的「紅夷大炮」防線擊退。
西元1629年左右,女真大金汗國改繞經漠南蒙古利亞進攻內支那長城西側關隘。無法突進的他們掠劫後退返。
後來,雖然幾次的入侵,他們都無法突破長城南進。但是明帝國勢力逐漸退防到長城以內。

西元1634年左右,皇太極將大金汗國首都瀋陽改名為穆克頓(Mukden),漢文又稱為盛京(Shengjing)。

蒙古元帝國的滅亡
蒙古帝國國璽印

西元1635年左右,女真大金汗國征戰漠南的蒙古部盟,沒落的蒙古帝國的察哈爾部盟(Chahar)的孛兒只斤氏族的額哲汗(Ejei Khan)投降,他將曾經強大的蒙古帝國國璽獻交給皇太極。蒙古元帝國正式滅亡。
強大的女真大金汗國統制漠南蒙古部盟後,皇太極另外再擴大編組分出蒙古八旗軍。

西元1636年左右,皇太極先將女真部族改稱為滿族(Manchu),他又將大金改稱為大清。他改蒙古的大金汗王為漢制的大清帝王,滿族的大清帝國(Empire of the Great Qing)從此開始。

滿蒙的黃金聯姻
皇太極的帝妃布木布泰

大清帝國為加強與蒙古部盟的聯盟關係,以避免未來可能的敵戰,如同女真金帝國的滅亡。皇太極除了正宮帝后哲哲(Jerjer),再封立同樣出身是蒙古帝國的黃金家族(Golden kin),也就是成吉思汗直系後裔的孛兒只斤氏族的布木布泰(Bumbutai)為側宮帝妃。

清和明的帝國戰爭
西元1636年左右,滿州大清帝國再次征戰那不滿皇太極稱帝的朝鮮帝國,逼使他們徹底切斷與內支那明帝國的貢屬關係。
西元1639年左右,強大的滿州大清帝國的滿蒙八旗軍再次整軍南征內支那,他們配備有仿製完成改良的60門紅夷大炮。另外又有新編組降靠的漢八旗軍。



西元1640年左右,他們在松錦戰役(Battle of Songjin)轟潰明帝國長城邊境的遼西走廊衛城防線。明帝國長城邊境僅剩下吳三桂(Wu Sangui)駐守的山海關未失守。

:山海關是位在滿州往內支那的遼西走廊的長城關隘。遼西走廊大部是西遼河(Xiliao River)流域的平原,因此地勢較為低平。自內支那秦帝國以來,為防止滿州游牧民族入侵,遼西走廊就開始有城牆構事。
:漠南是指蒙古利亞戈壁沙漠(Gobi Desert)以南。漠南蒙古就是蒙古元帝國分裂後東蒙古部族擁立忽必烈後裔汗王的游牧領地。大約的區域範圍就是現今支那中國的內蒙古。
:額哲汗的父親是林丹汗(Ligdan Khan),他們屬於蒙地元帝國傳承下來的察哈爾部盟。林丹汗原本尚可以統治漠南蒙古各部盟,並且可以和滿州的大金汗國以及內支那明帝國相抗衡。後來,因為信奉不同圖博紅黃教派的宗教紛爭,漠南蒙古各部盟逐漸轉與強大崛起的滿州大金汗國結盟,致使察哈爾部盟孤立衰微。西元1634年左右,林丹汗死後,無力再起的察哈爾部盟投降。
:布木布泰是哲哲的姪女。
:松錦就是松山和錦州。松山位於現今中國內蒙古赤峰市,錦州位於遼寧省錦州市。這是明帝國在長城邊境相連的衛城防線。
:明清戰爭期間,當時的地球氣候正好在氣候嚴寒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這次小冰期大約在西元1550年開始,在西元1650年才逐漸回暖。


大順王國的崛起
內支那明帝國對強大的滿州大清帝國連年戰爭期間,帝國境內也因為氣候異常嚴寒,農作物欠收和對外戰爭賦糧的徵加而導致農民抗叛,再又必須敉平抗叛,又必須另外徵加賦糧,更加激起民變抗叛勢力的擴大。

大清帝國帝王皇太極的瘁死
西元1643年左右,大清帝國征戰內支那明帝國邊境期間,皇太極突然中風瘁死。在他死後,他的年幼九子愛新覺羅福臨(Fulin)被擁立接位順治帝(Shunzhi Emperor)。福臨是皇太極的帝妃布木布泰所生的兒子。

明帝國崇禎帝的自縊
崇禎帝朱由檢

西元1644年左右,自稱為原西夏王國後裔的闖王李自成(Li Zicheng)的大順王國,他們一路直闖攻陷明帝國都城北京,慌亂無助的崇禎帝朱由檢(Chongzhen Emperor Zhu Youjian)自縊身亡後,他的堂兄福王朱由崧(Zhu Yousong)在南京被推擁為弘光帝(Emperor Hongguang)。

山海關戰役的吳三桂
大順王國的約有17萬兵員的闖軍再直攻山海關的吳三桂駐軍,孤立無援的山海關駐軍逐漸不敵又無路可退。最後,吳三桂與關外的大清帝國八旗軍結盟對大順王國的闖軍作戰。

西元1644年5月左右,大順王國的闖軍在山海關戰役(Battle of Shanhai Pass)被擊潰後,他們被入關的滿州大清帝國八旗軍團分路往南追擊到長江流域。

大清帝國的入關遷都和薙髮令
Manchu bannerman滿族八旗軍兵

西元1644年9月左右,滿州大清帝國將首都遷到北京,年幼的福臨是入關後的第一個帝王,他的父親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攝政。
為了辨識順逆,穩固統治內支那,攝政的多爾袞頒佈以滿族習慣為準的薙髮留辮易服令,並徹底嚴厲執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大順王國的滅亡
西元1646年左右,敗逃的李自成不知去向,潰散的大順王國滅亡。

分路追擊大順王國闖軍的大清帝國八旗軍改進擊明帝國的南京。

內支那明帝國的南明四王


西元1645年左右,大清帝國八旗軍一路攻陷南京,敗退的明帝國的弘光帝福王朱由崧逃亡。
強大的大清帝國攻陷明帝國南京期間,敗退的明帝國的唐王朱聿鍵(Zhu Yujian)在支那東南沿海的福建府福州被推擁為隆武帝(Emperor Hongguang)。
西元1646年左右,慌亂無助的弘光帝朱由崧逃亡期間,他被護將出賣。他被押送到北京處死。
強大的大清帝國八旗軍再逼近福建,在當地駐防的泉州海梟商鄭芝龍(Zheng Zhilong)投降,慌亂無助的隆武帝朱聿鍵逃亡期間被捉後處死。
慌亂無助的他們即位不到2年就被殺死。

敗退的明帝國僅剩下在雲貴高原的桂王朱由榔(Zhu Youlang)被推擁為永曆帝(Yongli Emperor),另外還有在舟山群島(Zhoushan)的魯王朱以海(Zhu Yijhai)繼續對抗強大的大清帝國。

國姓爺延平王鄭成功
鄭成功

他們都倚靠鄭成功(Zheng Chenggong)的護援。鄭成功是海梟商鄭芝龍和日本妻子所生的兒子。他先被唐王隆武帝賜姓朱,因此被稱為「國姓爺」(Koxinga)。
西元1655年左右,雲貴高原的永曆帝桂王朱由榔又賜封他為延平王。



西元1661年左右,護援那敗退的明帝國的鄭成功幾次反攻退敗後,轉渡海征戰荷蘭東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or VOC)據領的福爾摩沙(Formosa)的西南區域。
西元1662年2月1日,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大員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 at Tayowan)的總督揆一(Frederick Coyett)投降。

內支那明帝國的滅亡
西元1662年4月左右,曾經流亡到緬甸(Myanmar)的明帝國永曆帝桂王朱由榔,他被吳三桂的軍隊捉拿後處死。明帝國正式滅亡。

福爾摩沙的東寧王國


西元1662年6月左右,國姓爺延平王鄭成功攻拿下福爾摩沙大員不到半年死後,他的兒子鄭經(Zheng Jing)接繼他的勢力。鄭經在福爾摩沙的大員另外建立東寧王國(Kingdom of Tungning)。他們繼續對抗強大的大清帝國。
西元1662年11月左右,明帝國魯王朱以海在金門(Kinmen)病死。在他死後,明帝國僅剩有寧靖王朱術桂(Zhu Shugui)流亡到福爾摩沙的東寧王國。

:闖王原本是李自成的舅舅高迎祥的名號,他們的抗叛勢力大約在原西夏王國的領域。高迎祥被明帝國剿殺後,李自成接收勢力和闖王的名號。西元1644年左右,李自成自稱為西夏王國開國先祖李繼遷的後裔,建立大順王國(Great Shun Kingdom)。
:原本的支那史書記載李自成是被明帝國的地方軍隊殺死,不過,現在中國的考據,李自成應該是隱居出家為奉天玉和尚。當時並沒有找到李自成屍首,李自成被殺應該是編謊邀功。這種例子在支那史書很常有,比如努爾哈赤被記載是被砲擊重傷後死亡,但是根據後來的考據,他後來還領軍征戰蒙古,之後才死亡。
:西元1661年左右,被大清帝國八旗軍追擊的明帝國永曆帝朱由榔流亡到緬甸。但是,緬甸國王害怕大清帝國會進擊,因而引入吳三桂的軍隊捉拿朱由榔回昆明後,朱由榔和他的眷屬全被勒死。

大清帝國的盛世
西元1661年2月左右,正當敗退的明帝國永曆帝從雲貴高原流亡南逃到緬甸,同時反清北征南京大挫敗的鄭成功準備渡海攻拿福爾摩沙期間,大清帝國順治帝身染天花病死。在他死後,他的年幼三子愛新覺羅玄燁(Xuanye)繼位為康熙帝(Kangxi Emperor)。
西元1722年左右,康熙帝死後,他的四子愛新覺羅胤禎(Yinzhen)繼位為雍正帝(Yongzheng Emperor)。

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

西元1735年左右,雍正帝死後,他的四子愛新覺羅弘曆(Hongli)繼位為乾隆帝(Qianlong Emperor)。

大清帝國在康熙帝和雍正帝和乾隆帝統治期間,戰亂平定,帝國境內的民生經濟復甦,領域擴張,人口增長。這是大清帝國的盛世。

大清帝國的擴張
西元1673年左右,大清帝國平定三藩之亂(Revolt of the Three Feudatories),他們將前明帝國的漢軍藩將所割據的雲貴高原和粵和閩的封領地收歸大清帝國統治。
西元1683年左右,降靠大清帝國的鄭成功的將領施琅(Shi Lang)攻拿下漁夫群島(Pescadores)後,在福爾摩沙的慌懼的東寧王國國王鄭克塽(Zheng Keshuang)領率文武官薙髮投降。東寧王國滅亡,福爾摩沙西南區域成為大清帝國領地後,他們逐漸在西部往北據領。
西元1689年左右,大清帝國擊退進佔滿州黑龍江流域邊境的俄羅斯帝國,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Treaty of Nerchinsk),界定以黑龍江上游支流額爾古納河(Argun)和外興安嶺為兩國邊界。
西元1697年左右,大清帝國遠征佔漠北蒙古喀爾喀可汗那(Khalkha Khanate)和漠西蒙古準噶爾可汗那(Dzungar Khanate)的領地。蒙古利亞成為他們的領地。

西元1720年左右,大清帝國征戰圖博高原,他們擊敗準噶爾部盟。圖博高原成為他們的領地。
西元1759年左右,大清帝國徹底擊潰準噶爾部盟和維吾爾部族。東突厥斯坦(East Turkestan)成為他們的領地,他們命名為新疆(Xinjiang)。
這是滿州女真部族的大清帝國全盛時期的最大疆域。之後,他們開始衰落直到滅亡。


大清帝國全盛時期的領域

:一說順治帝選擇年幼三子玄燁是聽從傳教士湯若望的建議。當時傳染病天花大流行,就連順治帝也因此感染病死,在他死前,湯若望建議傳立已經染過天花有免疫力的玄燁繼位。
原本是明帝國皇庭的傳教士湯若望,在大清帝國入關後,因為經驗學養和卓越的能力而繼續被重用編制西洋曆書,他成為順治帝的教師,順治帝很敬重信任他,尊稱他為「瑪法」,滿族語的原意是「爺爺」的意思。順治帝的母后布木布泰也認湯若望為義父。大清帝國剛入關,年幼的順治帝得以穩固繼位,湯若望是重要的扶力。
:在大清帝國入關後,據推估內支那至少有5000萬人在戰亂中被屠害。根據支那史書資料,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支那人口突破1億5000萬,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億。雖說是盛世,根據清史稿「災異志」的記載,大飢荒導致的人相食,還是時有所聞。
英格蘭外交官喬治馬戛爾尼
同時期間,歐洲更迅速發展。依據西元1793年,曾經出使支那清帝國祝賀乾隆帝80大壽的英格蘭外交官喬治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對當時所見的描述:「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善襤褸甚至裸體」、「像乞丐一樣破破爛爛的軍隊」、「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等等。
:清帝國剛入關尚無法有效統治南方區域,因此將南方省分封授給有功的漢軍藩將。三藩是: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封靖南王,鎮守福建。東寧王國的鄭經也有派軍聯合三藩對清作戰。
:Pescadores(漁夫群島)就是澎湖群島。澎湖就是平湖的漳泉語發音,原意應該是群島所圍的浪平區域。因為僅有漁夫居住,歐洲人命名為Pescadores。
:大清帝國征佔漠南蒙古察哈爾可汗那,漠北喀爾喀可汗那原先只是大清帝國的貢屬國,後來漠西準噶爾可汗那進擊喀爾喀可汗那,他們向大清帝國求援軍。大清帝國康熙帝三次派軍擊敗準噶爾可汗那後,征佔整個蒙古利亞。喀爾喀可汗那大約就是現在的蒙古國的領地。準噶爾可汗那大約在準噶爾盆地和天山(Tian Shan)周圍地區。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