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穆薩真理國國徽旗(National Emblem and Flag of Formosa)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九)
羅馬教廷大分裂(十):伊斯蘭帝國的擴張(中)
伊斯蘭曆16年,也就是在西元637年。除了在東邊美索不達米亞追擊波斯帝國殘敗軍隊的穆斯林遠征軍團,同時期間,在西邊的穆斯林遠征軍團發動約2萬人的軍隊圍攻佔領聖城耶路撒冷。他們經過4個月的圍城戰後,糧盡援絕的耶路撒冷同意繳納人丁稅投降。在耶路撒冷圍城戰後,穆斯林軍團持續征戰敘利亞北部掃滅殘餘抵戰不想撤離的拜占庭軍隊,在攻佔下敘利亞北部大城阿勒頗(Aleppo)後,一路乘勝進入拜占庭帝國的安那托利亞(Anatolian),攻下南部大城安提阿(Antioch)*。如此穆斯林軍團一路征佔拜占庭帝國的領地,這才只是剛開始。
征戰埃及
在伊斯蘭曆元年以前的西元618年,拜占庭和波斯的帝國戰爭期間,埃及曾經被波斯帝國佔領直到拜占庭軍團逆襲美索不達米亞徹底擊敗波斯帝國後,伊斯蘭曆8年,也就是西元629年,駐戰埃及的波斯軍團才撤離。未料,埃及重歸拜占庭帝國統領10年過後,東西分別征戰橫掃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連安那托利亞東邊的穆斯林軍團繼續乘勝轉征戰埃及。
伊斯蘭曆18年,也就是西元639年12月。已經可成為伊斯蘭帝國的伊斯蘭教團哈理發奧馬爾遣派一支約4000人的穆斯林遠征軍隊,由曾經在雅莫科河戰役(Battle of Yarmouk)*中擔任穆斯林右翼軍團指揮將領的阿穆爾(Amr ibn al-As)率領,從巴勒斯坦(Palestine)經過西奈半島進入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征佔古老法老王(Pharaoh)*的領地。
研判穆斯林軍隊才剛征佔敘利亞和波斯帝國,廣闊的新領地必須先治理安定。拜占庭帝國認為伊斯蘭教團應當無法再出兵進行領地擴張。他們竟然對於穀糧重要產地的埃及採取消極的防備守勢。進入埃及的穆斯林遠征軍輕易的直撲往尼羅河三角洲的巴比倫堡(Babylon Fortress)*推進。駐守的拜占庭軍隊守著巴比倫堡期間,穆斯林遠征軍將領阿穆爾領軍繼續往南輕易進佔領地。沒有重大戰事,雙方都在等待援軍抵達。
科普特教會
當時的埃及總督是身兼亞歷山大城主教的奇魯士(Cyrus),他是屬於君士坦丁堡東方正統教會(Eastern Orthodox Church)的主教。而當時埃及當地的科普特教會(Coptic Church)是屬於信奉一性教義的向東正統教會(Oriental Orthodox Church)。雙方早已為教義的分歧而不合,而奇魯士上任後,更加脅迫埃及當地的教會改接受一志教義*。他的種種作為加上拜占庭帝國長期以來的重稅壓榨,使科普特教會基督徒心懷不滿。他們歡迎穆斯林軍隊的到來。
*:詳見:安拉之劍:Khalid ibn al-Walid(哈立德˙伊本˙瓦立德)下
*:Pharaoh(法老王)原意是指古埃及國王的王宮,後來約在西元前1570年到西元前1070年之間新王國時期(New Kingdom)的第18王朝才成為古埃及國王的頭銜稱號。法老王如同太陽神的人形肉體化身,被古埃及膜拜。詳見:古埃及王國(Ancient Egypt)簡史以及古埃及的神祇。
*:埃及的巴比倫堡位於現今的開羅。巴比倫的名稱是西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佔領埃及後而來。詳見:古埃及王國(Ancient Egypt)簡史以及波斯帝國(Persian Empire)簡史
*:西元381年,東羅馬帝國奧古斯都狄奧多西在君士坦丁堡召開第二次普世主教會議,頒布一系列法令支持以「三位一體」為基督教的正統教義,並確立如此正宗教義的基督教為國教。並提舉君士坦丁堡教會的崇高的地位僅次於羅馬教會。君士坦丁堡成為東部希臘教區的政教合一權威中心,自此,帝國東部的教會稱為東方正統教會(Eastern Orthodox Church),與西部的拉丁羅馬普公教會(Roman Catholic Church)分庭抗禮。
所謂的一性教義,認為耶穌所同時具有的神性和人性,就像是在大海裡的一滴蜂蜜,神性已經取代人性,因此耶穌只具有神性。這是自「三位一體」(Trinity:Three persons in one essence)之後延伸的基督教義分歧(詳見:「三位一體」與「無限多位一體」),這次的爭議是在性格(Personality)。為此,西元451年,基督教會在迦克敦(Chalcedon)舉行第四次普世主教會議。最後制訂迦克敦信經(Chalcedonian creed)為正統教義,規定耶穌有完整的單一位格,但是同時具有神人二性。自此,一性教義變成異端。支持一性教義的教會自成一派組成另一個向東正統教會。
拜占庭奧古斯都希拉克流斯,因為波斯軍隊的入侵,為了爭取基督一性派的支持,共同抵抗外侵。他採用一志教義(Monothelitism),也就是耶穌不管是一性或二性,都是一個意志(one will),希望可以藉此達成和解。但並沒有任何和解的成效。後來一志教義也變成異端教義。
赫利歐波利斯戰役
伊斯蘭曆19年,也就是西元640年7月。在埃及的穆斯林軍團約有15000人,他們由阿穆爾領軍在巴比倫堡外圍集結備戰。拜占庭帝國軍團則約有20000人,他們由希歐多(Theodore)領軍從亞歷山大港南往巴比倫堡。
穆斯林軍團由阿穆爾的部署調派分成三支軍隊:一支先在赫利歐波利(Heliopolis)*東邊近郊的山後藏匿埋伏,他們準備在開始作戰的時候突襲拜占庭軍團的後方和側面;另一支在南邊的道路藏匿埋伏,他們準備在拜占庭軍團倉恐的撤逃時,給予最後的趕盡殺絕;另一支則由阿穆爾領軍引誘拜占庭軍團正面作戰。
拜占庭軍團由希歐多領軍抵達赫利歐波利,他們誤以為在埃及的穆斯林軍隊的規模不過如此。他們主動發起攻擊阿穆爾的軍隊。未料,就在兩軍一開始交戰,在山後埋伏的穆斯林軍隊殺出突襲。拜占庭軍團驚覺前後都被包圍夾擊,陣勢大亂,隨即慘敗潰逃。穆斯林軍隊圍逼他們逃往南方,他們如同一群被趕入陷阱的倉恐獵物,又被另一支埋伏的穆斯林軍隊攔擊。前有伏軍後有追兵,幾乎所有拜占庭軍團不是陣亡就是被俘虜,他們的總司令將領希歐多狼狽撤逃回亞歷山大港。雙方一年期間的等待援軍準備,短短一天,穆斯林軍隊輕易的打贏佔領埃及的這場赫利歐波利斯戰役(Battle of Heliopolis)。
伊斯蘭帝國的埃及
得知拜占庭軍團輕易就被擊敗,在巴比倫堡的埃及總督主教奇魯士隨即投降。他與阿穆爾達成埃及繳付人頭丁稅的協議後,逃脫至亞歷山大。他將協議的條件告知拜占庭帝國的巴希列斯希拉克流斯。希拉克流斯得知後大怒,以叛國罪將奇魯士革職放逐,並增派援軍固衛亞歷山大港。在此期間紛擾期間,固衛巴比倫堡的約5000人拜占庭軍團依舊堅守不投降。
得知拜占庭帝國增派援軍,伊斯蘭帝國哈理發奧馬爾也增派約5000人的穆斯林軍隊進入埃及由阿穆爾指揮約2萬人的軍力,分別圍擊亞歷山大和巴比倫堡。
伊斯蘭曆20年,也就是西元641年2月。拜占庭帝國巴希列斯希拉克流斯去世後,他的兒子君士坦丁三世(Constantine III)接任後不到幾個月也去世,在他死後,他的年幼兒子君士坦斯二世(Constans II)接任為巴希列斯。在此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皇庭接繼紛擾期間,穆斯林軍隊持續在埃及橫掃征戰,糧盡無援的巴比倫堡被攻克投降。緊接著,年幼的君士坦斯二世重新重用奇魯士,並且答應先前所提的埃及繳付人頭丁稅的協議。緊接著,隔年,西元642年,拜占庭軍團自亞歷山大港撤離。
在拜占庭軍團自埃及撤離後,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北非行省宣告自行獨立。穆斯林軍團輕易的西進征佔利比亞(Libya)。一直到西元645年底,君士坦斯二世再度派軍佔領收復亞歷山大港,但隔年就被阿穆爾領軍擊潰。自此,穀糧重要產地的富庶法老埃及成為伊斯蘭帝國的領地。
*:赫利歐波利斯在現今開羅郊區。
新任哈理發的推選
伊斯蘭曆23年,也就是在西元644年11月。穆斯林遠征軍隊已經征佔埃及和北非期間,伊斯蘭教團第二任哈理發奧馬爾在清真寺敬禱時,被一名前波斯帝國士兵用匕首暗殺。
在奧馬爾臨死前,他躺在病床上,任命伊斯蘭教團的6個候選領袖,告訴他們相互選出接任的哈理發。伊斯蘭教團的6個候選領袖,在第一次推選後,剩下3個候選人,其中1人決定退出候選,另外2個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Ali)和奧斯曼(Uthman)。阿里也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奧斯曼則是第一任哈理發阿布巴克爾(Abu Bakr)的好友,兩個人都是最早追隨先知穆罕默德信奉伊斯蘭的穆斯。最後,有最後決定誰是哈理發的那個退選的穆斯林領袖問阿里和奧斯曼同樣的問題:你會不會跟隨前任兩個哈理發所走的腳步?與前兩任哈理發阿布巴克爾和奧馬爾有宿仇的阿里*回答,他會盡可能依據古蘭經的指引來行事。奧斯曼則毫不猶豫的回答,他會。於是,奧斯曼被推選為接任的哈理發。
遭暗殺兩天後,也就是伊斯蘭曆23年的最後一天,奧馬爾去世。
哈理發奧斯曼的伊斯蘭帝國
伊斯蘭第24年,奧斯曼接任為在阿拉比亞的麥地那伊斯蘭教團的第三任哈理發。他是出身麥加伍瑪業家族(Umayyad)的富有商人,他曾經在皈依伊斯蘭教後,為躲避嚴酷的迫害而逃到阿比西尼亞(Abyssinia)*。在穆斯林軍隊開始遠征作戰期間,他慷慨的將他的財富物資捐助給伊斯蘭教團。在伊斯蘭教團已經擴張成為帝國後,接任為哈理發,他的商貿經驗正好替伊斯蘭帝國建立起一套確實有效的稅政管理制度。穆斯林遠征軍隊快速征佔的廣大帝國領域,在哈理發奧斯曼的統領下,也快速的治理安定。之後,伊斯蘭帝國得以再毫無勉強地繼續擴張。
他一上任,隔年,隨即遣派穆斯林軍團擊退拜占庭帝國企圖收復埃及亞歷山大港和敘利亞。穆斯林軍團在北非領地的拓展持續往西推進,更且渡越過直布羅陀海峽(Strait of Gibraltar),進佔伊比利亞半島(Iberian Peninsula)的南邊海岸地區。在此穆斯林軍團沿地中海南岸往西一路征佔期間,哈理發奧斯曼允派敘利亞總督,也是出身伍瑪業家族的穆阿維葉(Muawiyah I)*編建穆斯林海軍艦隊,開始在東地中海征佔拜占庭帝國的島嶼。
征戰地中海島嶼和尼羅河上游的努比亞
伊斯蘭曆28年,也就是西元649年開始。穆斯林海軍艦隊輕易佔領毫無防備的塞普勒斯島(Cyprus),隨後又征佔克里特島(Crete)和羅德斯島(Rhodes)。在此穆斯林海軍艦隊征佔東地中海島嶼期間,西元652年,在埃及的穆斯林軍團往南到尼羅河上游征戰努比亞(Nubia),但是無功而返,雙方達成和平協議。在此穆斯林軍團征戰尼羅河上游期間,在地中海征戰的穆斯林海軍艦隊,開始征佔到達西西里島(Sicily)。
征戰高加索和黑海與裏海周圍之地
統領橫跨亞歐非大陸的伊斯蘭帝國領地期間,追隨前兩任哈理發腳步的奧斯曼所遣派的穆斯林軍團,分別再次征服趁著奧馬爾死後脫離的高加索山區南邊在黑海(Black Sea)周圍的亞美尼亞和喬治亞(Armenia and Georgia)以及裏海周圍的亞塞拜然(Azerbaijan),之後,再越過高加索山脈征佔北邊的達吉斯坦(Dagestan)*。
征戰大呼羅珊地區和中亞河間之地
伊斯蘭曆31年,也就是西元651年,波斯帝國最後一個帝王耶茲吉爾德三世流亡到大呼羅珊地區,企圖趁著奧馬爾死後重新振作逆襲收復失土,但是他被背叛,之後在土庫曼尼斯坦(Turkmenistan)的梅爾夫(Merv)被一個當地的磨坊主人謀財害命殺死。
追隨前兩任哈理發腳步的奧斯曼所遣派的穆斯林軍團,再次征戰伊朗和阿富汗尼斯坦(Iran and Afghanistan)以及大呼羅珊地區(Greater Khorasan)*。之後,穆斯林軍團再越過阿姆河(Amu Darya)征戰中亞河間之地(Transoxiana)*的南邊地區。
征戰巴羅基斯坦和印度河流域
在征佔大呼羅珊地區後,追隨前兩任哈理發腳步的奧斯曼所遣派的穆斯林軍團,繼續往印度河征戰巴羅基斯坦(Balochistan or Baluchistan)*地區,並且一路征佔印度河下游流域。
在此穆斯林軍團征戰高加索山區和大呼羅珊地區以及印度河流域期間,拜占庭帝國企圖逆襲,但是,他們被伊斯蘭帝國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領軍擊退,並且穆斯林軍團逐步推進佔領了安那托利亞東半部。伊斯蘭帝國蠶食鯨吞原屬於拜占庭帝國的廣大領域。
伊斯蘭教傳入支那
在此穆斯林海陸軍隊不停征戰擴張伊斯蘭帝國領域期間,西元650年開始,哈理發奧斯曼派遣穆斯林使節團前往遠東方支那大陸的唐帝國,並致意希望當時的唐高宗信奉伊斯蘭教。
伊斯蘭曆30年,也就是西元651年,穆斯林使節團抵達唐帝國首都長安。雖然唐高宗沒有信奉伊斯蘭教,但是他允許伊斯蘭教在支那大陸的唐帝國境內傳教。自此開始,支那大陸的回族(Hui people)*開始信奉伊斯蘭教。後來,支那大陸人稱呼回族信奉的伊斯蘭教為回教。
唐高宗
*:有關阿里與阿布巴克爾和奧馬爾的宿仇,詳見:伊斯蘭遜尼教派和什葉教派的對立
*:有關早期伊斯蘭教穆斯林在麥加遭受的迫害,詳見: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五):伊斯蘭帝國的崛起
*:穆阿維葉的父親是麥加古萊氏部族的伍麥葉家族的阿布素福彥(Abu Sufyan)。阿布素福彥在伊斯蘭教團初期與先知穆罕默德敵對,後來轉皈依為穆斯林,並且在雅莫科河戰役中英勇作戰受傷成為瞎子。有關阿布素福彥詳見:英法百年戰爭(二十六):穆罕默德的穆斯林戰鬥教團。
*:Azerbaijan(亞塞拜然)的原意是從古波斯語「被聖火的保護」(Protected by the Holy Fire)而來,源出於查拉斯特教的信仰典故。Dagestan(達吉斯坦)的原意是從突厥語(Turkic languages)的山脈之地(land of mountains)而來。
*:有關於大呼羅珊地區,詳見:英法百年戰爭(二十八):伊斯蘭帝國的擴張(上)相關註釋。
*:Transoxiana(中亞河間地區)是指注入鹹海的兩條主要河流阿姆河和錫爾河(Syr Darya)之間的地區。中亞河間的南邊地區,大約就是現今的烏茲別克斯坦(Uzbekistan)。
*:Balochistan(巴羅基斯坦),位於現今伊朗和阿富汗尼斯坦以及巴基斯坦(Pakistan)之間的荒漠地區,東邊臨接印度河下游流域。巴羅基斯坦大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內。
Pakistan(巴基斯坦)的原意是烏爾都人(Urdu)的聖潔領地(land of the Pure in Urdu)。烏爾都語是印度伊朗語(Indo-Iranian languages,詳見:波斯帝國(Persian Empire)簡史註釋)的一支。巴基斯坦位在中亞和中東和南亞印度大陸的交接地帶,因此是各大帝國和不同種族和各種文化衝突和融合的地區。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河文明的發源地。
古印度河文明的存續約在西元前3300年到西元前1700年之間,之後不知為何消失。後來說印度伊朗語的雅利安人自中亞進入印度河流域建立梵語文字(Sanskrit)的吠陀文明(Vedic civilization)。吠陀文明之後傳入印度大陸,成為婆羅門教和佛教的起源。之後,西元前543年,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Achaemenid Empire)佔領印度河流域。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被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領軍所滅後,原本跟隨亞歷山大的軍隊將領繼續佔領印度河流域,分別建立印度希臘王國(Indo-Greek Kingdom)。
印度希臘王國
西元前326年,換由印度大陸的孔雀帝國(Maurya Empire)驅離希臘人,佔領印度河流域。之後,希臘人又再次佔領印度河流域,與印度佛教融合建立起希臘佛教文化(Greco-Buddhism)。之後,印度河流域地區不斷的由不同的統治者佔領,一直到西元489年,換由印度河下游流域崛起的萊王朝(Rai Dynasty)佔領。後來,換由波斯薩珊尼帝國佔領。一直到波斯帝國被伊斯蘭帝國滅亡,巴羅基斯坦和印度河流域換由伊斯蘭帝國佔領。
*:據傳支那大陸的回族是已經滅亡的波斯帝國的流亡移民的後代。他們是跟著最後一個波斯帝王耶茲吉爾德三世的王子俾路斯流亡到唐帝國而定居在支那大陸。當時唐帝國稱呼伊斯蘭帝國為大食。
圍殺哈理發奧斯曼
雖然哈理發奧斯曼治理伊斯蘭帝國,無論是在收復擴張領土和建立稅政制度,都很有功績。但是他長期重用他的伍瑪業親族,日漸引起其他穆斯林部族的不滿。自伊斯蘭曆30年開始,隨著不知從何而來到處傳送的不滿信件和鼓惑叛反的流言逐漸蔓延,叛變的勢力越來越高張。
伊斯蘭曆35年,也就是西元656年,他們聯合集結到麥地那要逼奧斯曼退位。他們主要是來自埃及和美索不達米雅的庫發(Kufa)和巴斯拉(Basra)*。他們有些是不被哈理發奧斯曼重用的人,其中包括征佔埃及的將領阿穆爾,有些是支持阿里的什葉教派(Shia Islam),其中包括阿里的繼子穆罕默德(Muhammad ibn Abi Bakr)*。雖然奧斯曼盡力安撫,希望避免叛亂發生,而阿里也居中協調。但是,依然無法平息不知從何而來到處傳送的不滿信件和鼓惑叛反的流言。就在他們獲得奧斯曼的保證,撤離麥地那回埃及的途中,接獲一封假冒奧斯曼的信件,寫著處死所有叛亂的人。於是,忿怒的他們又返回麥地那。
他們約有千人開始在麥地那包圍奧斯曼的住所。奧斯曼為了避免穆斯林的內戰發生,禁止支持他的人叛亂份子敵戰。奧斯曼的飲食也得不到供應,就連阿里也無法勸退他們。發覺麥地那大部分的人保持中立觀望事態的演變,他們的圍堵行徑就越來越囂張。
包圍奧斯曼的事件一直持續到伊斯蘭曆36年的穆哈蘭姆月(Muharram)*,也就是西元656年的7月17日。前一天晚上,奧斯曼夢見先知穆罕默德告訴他,我們歡迎你的到來。奧斯曼知道這是注定的日子,他平心的等待期間,他唸誦著古蘭經。叛亂的他們翻過圍牆進入他的住所,其中包括阿里的繼子穆罕默德。奧斯曼勸退了他,但是其他人殺死哈理發奧斯曼。在他被殺死後,圍堵事件才結束。之後,一連串的伊斯蘭帝國遜尼教派(Sunni Islam)和什葉教派的內戰又開始。
*:庫發和巴斯拉是在伊斯蘭曆14年,也就是西元636年,穆斯林軍團擊潰波斯帝國征佔有美索不達米雅後所設置的地方總督行政城市。庫發位在現今伊拉克巴格達南方170公里,巴斯拉位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匯合流入波斯灣的出海口。
*:阿里的繼子穆罕默德是第一任哈理發阿布巴克爾和他的妻子阿絲瑪(Asma)所生的兒子。在阿布巴克爾死後,阿絲瑪改嫁阿里,穆罕默德成為阿里的繼子,並且是他的忠實支持者。
*:穆哈蘭姆月是伊斯蘭曆的每年第一個月。
伊斯蘭帝國的內戰
在奧斯曼被圍殺後,阿里被選為新任的哈理發。起初,因為支持他的激進什葉教派穆斯林也參與圍殺事件,為了避嫌,他不想接任。最後在伊斯蘭教團領袖和麥地那城民的勸促下,阿里接任為第四任哈理發。他一上任後,力求公平,並撤換前任哈理發奧斯曼所任用有爭議的伍瑪業家族的總督和高官。權益被削弱的這些伍瑪業家族轉往敘利亞投靠穆阿維葉。他們拒不臣服阿里,他們的敘利亞不受哈理發管轄。
巴斯拉戰役
除了伍瑪業家族,先知穆罕默德再娶的妻子也就是第一任哈理發阿布巴克爾的女兒阿伊莎(Aisha),在麥加朝覲完回麥地那途中得知阿里在奧斯曼被圍殺後被推選為哈理發,她返回麥加。她在麥加集結所有反對阿里的穆斯林,然後轉往巴斯拉,企圖在美索不達米亞調集更多的人力物力,雖然他們佔領了巴斯拉,但是在庫發是支持阿里的大本營。阿里領軍前往敉平,雙方經過幾次談判無成,他們依然拒不臣服阿里。
最後,巴斯拉戰役(Battle of Bassorah)無可避免,阿里的軍隊夜間奇襲以少擊多,打敗阿伊莎的叛亂勢力。這是穆斯林的第一次內戰,總計約有1萬人傷亡。阿里沒有處死先知穆罕默德的遺孀阿伊莎,他要她的弟弟穆罕默德押送她回麥地那。
希非恩戰役
在巴斯拉戰役後,哈理發阿里聽從建議,將首都遷往庫發。因為麥地那處在伍瑪業家族勢力的麥加和敘利亞中間孤立無緣,並且庫發的位置位在廣大伊斯蘭帝國疆域的中心地區,且位在幼發拉底河畔,物產豐饒。他最大的威脅就是伍瑪業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而原先是支持他的征佔埃及的將領阿穆爾已經轉投靠穆阿維葉。他們揚言要為奧斯曼復仇。
雙方各集結穆斯林軍團在敘利亞的希非恩(Siffin)對峙已將近有百天之久。阿里一方約有9萬人,而穆阿維葉一方約有12萬人。在對峙期間,雙方經過幾次談判無成,他們依然拒不臣服阿里。
伊斯蘭曆37年,也就是西元657年7月。希非恩戰役(Battle of Siffin)無可避免,一連鏖殺交戰3天,穆斯林兵士死傷慘重,阿里一方傷亡約2萬5千人,穆阿維葉一方傷亡約4萬5千人。穆阿維葉眼見自己的軍隊死傷更為慘重,沮喪的認為將會戰敗。正當此時,狡詐多謀的阿穆爾提議將古蘭經書頁繫綁在長矛上,表明停戰,由安拉的律法來仲裁。這是心理戰,用來混亂阿里的兵士的戰鬥意志。穆阿維葉採取這項提議。阿里看穿這個畏戰的計謀,他下令將領督令兵士繼續進擊不要上當。但是,他的穆斯林軍團已經軍心散亂,步調不一。
最後雙方決定以仲裁的方式解決誰是哈理發的爭議。未料,阿里一方決心戰鬥到底的將領大為失望和不滿,他們另外聚結成鬨離集教派(Kharijism)叛離阿里。最後,希非恩戰役以阿里一方的穆斯林軍團分裂結束。阿里領軍回到庫發,還要與叛離的鬨離集教派內戰。雖然後來他的軍隊擊潰了他們,但是他的勢力已經大為衰弱。
伍瑪業哈理發
在希非恩戰役出乎意料免於敗戰,且哈理發阿里的強大勢力散解。伍瑪業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得以休養生息,蓄集勢力,伺機取代阿里。
伊斯蘭曆38年。穆阿維葉遣派阿穆爾到埃及與哈理發阿里所任命的埃及總督,也就是他的繼子穆罕默德作戰。阿里派出的援軍將領在前往埃及的途中被毒殺死亡。穆罕默德被阿穆爾擊敗,穆罕默德在被押解到敘利亞途中被殺死。埃及由穆阿維葉統領,而阿里已經無力集結軍隊與強大的穆阿維葉對戰。兩人各自稱為哈理發,伊斯蘭帝國分裂成穆阿維葉的遜尼教派和阿里的什葉派兩個教團。
伊斯蘭曆40年拉瑪丹月(Ramadan)*19日,也就是西元661年1月。什葉教團的哈理發阿里在庫發被鬨離集教派的刺客用毒劍暗殺。2天後,阿里死去。在他死後,庫發的什葉教團穆斯林推舉他的長子哈珊(Hasan ibn Ali)為教團領袖伊馬目(imam)兼哈理發*。
在阿里死後,強大的伍瑪業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進逼庫發,哈珊無力敵對。最後,他退隱到麥地那。在他退隱後,穆阿維葉成為統治伊斯蘭帝國的哈理發,開始遜尼教派的伍瑪業哈理發皇朝(Umayyad Caliphate)。
而前四任的哈理發,阿布巴克爾和奧馬爾和奧斯曼和阿里,被敬稱為是正統哈理發(Rashidun Caliphate)*。其中三個是被謀殺死去。
*:拉瑪丹月是伊斯蘭曆的每年第九月,本月是穆斯林的齋月,也是十二個月中最神聖的一個月,因為這個月是安拉啟示穆罕默德古蘭經的月份。穆斯林在這個月的每一天,從日出到日落都停止一切飲食、性事以及吸煙等活動。
*:Imam(伊馬目)的阿拉伯文原意是領袖元首的意思。什葉教派引用為伊斯蘭教的真正宗教領袖。詳見:伊斯蘭遜尼教派和什葉教派的對立
*:Rashidun的阿拉伯文原意是被正當引導的(Rightly Guided)。這是遜尼教派的歷史紀述,依據不同版本詮釋,哈珊也被列入正統哈理發之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文章分類
- 「以諾書」(Book of Enoch)臻英譯本 (5)
- 「物縱」地理分佈 (46)
- 543雜文 (19)
- 三分之二斃淘汰亽「666」獸印記 (114)
- 不厷平的審判就是不義 (147)
- 不要褻瀆「神」! (671)
- 天災地禍 (186)
- 日本天理教原典《御筆先》 (17)
- 日本神道教與天理教 (4)
- 扔到「硫磺火湖」焚燒的對样 (967)
- 末世神學 (220)
- 正本清源 (21)
- 西緬加利未亽軍事廛業 (235)
- 科學新知 (46)
- 英法百年戰爭 (30)
- 真理國度經貿通關傿證 (182)
- 神示(Signs) (117)
- 國際軍事廛業統計 (169)
- 國際競賽廛業統計 (32)
- 敝禔亽得勝者 (49)
- 義斯蘭御彌赫迪教瞺 (16)
- 滿洲國(Manchukuo)簡史 (3)
- 福穆薩通貨度量衡歷史考據 (199)
-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簡史 (4)
- 臻字典 (22)
- 臻醫學 (36)
- 臻譩古蘭經 (15)
- 臻譩英臻字選 (50)
- E言堂 (547)
- E篇散文 (9)
- E篇諰冊心得 (28)
- EUSO寓言 (8)
- EUSO演義福穆薩史 (54)
彽遮連結
網誌存檔
-
▼
2010
(339)
-
▼
3月
(79)
- 先知(prophet)和使者(messenger)和神示(miracle)的分別
- 遙紀1947年228
- 荒謬的謊言
- A lady in sleeping
- 山櫻花
- 母體
- 三島由紀夫,豐饒之海
- OCEAN
- 英法百年戰爭(三十)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九)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八)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七)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六)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五)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四)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三)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二)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一)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
- 英法百年戰爭(十九)
- 英法百年戰爭(十八)
- 英法百年戰爭(十七)
- 英法百年戰爭(十六)
- 英法百年戰爭(十五)
- 英法百年戰爭(十四)
- 英法百年戰爭(十三)
- 英法百年戰爭(十二)
- 英法百年戰爭(十一)
- 英法百年戰爭(十)
- 英法百年戰爭(九)
- 英法百年戰爭(八)
- 英法百年戰爭(七)
- 英法百年戰爭(六)
- 英法百年戰爭(五)
- 英法百年戰爭(四)
- 英法百年戰爭(三)
- 英法百年戰爭(二)
- 英法百年戰爭(一)
- 300年前哪來的阿里山和日月潭?
- 中華流亡民國王的新衣
- 圍陳事件
- 滿洲國(Manchukuo)簡史(三)
- 滿洲國(Manchukuo)簡史(二)
- 滿洲國(Manchukuo)簡史(一)
- 真十字架的傳奇故事
- 安拉之劍:Khalid ibn al-Walid(哈立德˙伊本˙瓦立德)下
- 安拉之劍:Khalid ibn al-Walid(哈立德˙伊本˙瓦立德)上
- 伊斯蘭遜尼教派和什葉教派的對立
- 在西伯利亞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Czechoslovak Legions)下
- 在西伯利亞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Czechoslovak Legions)中
- 在西伯利亞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Czechoslovak Legions)上
- 日本神道教與天理教(四)
- 日本神道教與天理教(三)
- 日本神道教與天理教(二)
- 日本神道教與天理教(一)
- 社禡教(Shamanism,薩滿教)加祖靈信仰
- 羌姜秦和蚩尤
-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簡史(四)
-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簡史(三)
-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簡史(二)
-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簡史(一)
- 姓漢名閩客的平埔越人
- 福穆薩(福爾摩沙)真理國國徽(National Emblem of Formosa)
- 福獨是福爾摩沙從日本獨立建國。完成舊金山和約不完全的程序。
- 舊金山和平條約:第七章「最後條款」
- 日本戰後對亞洲各國的戰爭賠款
- 台灣話是福爾摩沙原住民語
- 沒有歐洲帝國,也沒有支那帝國
- 麻豆協約◎福爾摩沙第一份簽署的主權讓渡和約
- 「國家論」(SIX BOOKS OF THE COMMONWEALTH)漢文節譯二
- 「國家論」(SIX BOOKS OF THE COMMONWEALTH)漢文節譯一
- 先有人類,還是先有亞當?
- 神學經典的作者和真實可信度
- 創世記亽宇宙模型
- 創世記(Genesis)亽前四仝
- 三位一體獨生子的妄言
- 蹟象(Signs)
- 「三位一體」與「無限多位一體」
- 神大?還是宇宙大?
-
▼
3月
(7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