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穆薩真理國國徽旗(National Emblem and Flag of Formosa)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英法百年戰爭(五)



英格蘭王國
西元第五世紀初,西羅馬帝國為了要防衛高盧和義大利半島,從不列顛撤回駐防的軍團。在後來的200年中,西羅馬帝國在歐洲大陸不斷遭到蠻族侵襲而自顧不暇,對於在海外邊陲的行省,自然無從顧護。也因此,北海沿岸的日耳曼人,包括易北河出河口低地和日德蘭半島有盎格魯人(Angles),撒克遜人(Saxons),和日德人(Jutes),就在這200年期間渡海陸續移居不列顛。這些日耳曼蠻族和原住的凱爾特人後來就成為不列顛國族(Nation)的祖先。

日耳曼蠻族大規模侵入不列顛後,已經羅馬化的凱爾特人,或遭屠害或被逐入島內西南方威爾斯(Wales)和康沃爾(Cornwall)山地。而不列顛北方,自羅馬帝國時期即有另一支可能是凱爾特人亞族的皮克特人(Picts)蠻悍盤據,日耳曼人也只得嚴防與皮克特人在不列顛南北對峙。西元五世紀到九世紀,侵移入不列顛的日耳曼人逐漸建立併合為七大王國,分別是:肯特(Kent)、諾森布里亞(Northumbria)、東盎格利亞(East Anglia)和麥西亞(Mercia)、薩西克斯(Sussex)、韋塞克斯(Wessex)、艾塞克斯(Essex)。這七大王國後來成為英格蘭王國的雛形。

肯特王國圖徽
七大王國中的肯特王國是唯一由日德人所建立的王國。諾森布里亞,東盎格利亞和麥西亞則是由盎格魯人所建立的王國。薩西克斯,韋塞克斯和艾塞克斯則是撒克遜人所建立的王國。日德人的肯特王國在西元六世紀末首先在英格蘭稱霸,並且成為七大王國中第一位接受羅馬天主教的王國。但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肯特王國國力迅即衰退,一蹶不振。在肯特王國之後,盎格魯人的東盎格利亞王國成為七大王國霸主,但為時不過數十年。西元650年以後,東盎格利亞王國又遭同為盎格魯人的麥西亞王國取而代之,從此長期淪為麥西亞王國的附庸國。

西元786年,撒克遜人的韋塞克斯王國國王去世,王位本應該是由血緣最近的後裔愛格伯特(Egbert)來繼承。愛格伯特是肯特國王伊爾蒙德之子,而伊爾蒙德又是韋塞克斯國王的後裔,因此愛格伯特同時又擁有韋塞克斯王位的繼承權。七大王國霸主麥西亞國王奧發(Offa of Mercia)為了避免這種危及王國霸業的情形發生,聯合韋塞克斯王國的備位繼承人密謀奪取王位。愛格伯特遭到放逐流亡海外,肯特王國也被麥西亞王國兼併控制。
愛格伯特被迫流亡後,前往歐洲大陸,向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尋求庇護,並在法蘭克王國度過13年的流亡歲月,期間娶查理大帝妻子的姊妹為妻。西元802年,僭位的韋塞克斯國王去世,而麥西亞國王奧發也早在796年去世。愛格伯特結束海外流亡,回到韋塞克斯王國繼承王位。

愛格伯特

愛格伯特成為韋塞克斯國王後,便開始大力發展國家及軍力。除往西用兵威爾斯和康沃爾,取得大片領域。並在西元825年大力支持東盎格利亞王國出兵反抗麥西亞王國,擺脫附庸國地位。但東盎格利亞王國只能臣服於愛格伯特,變成韋塞克斯王國的附庸。之後,愛格伯特隨即出軍攻取奪回肯特王國領域。如此愛格伯特已經兼併控制有不列顛南部大部分領域,其他撒克遜人的薩西克斯王國和艾塞克斯王國紛紛成為韋塞克斯王國的附庸。自此,不列顛七大王國分成韋塞克斯和麥西亞兩大陣營,南北對峙。而麥西亞王國僅有北方的附庸同盟諾森布里亞王國。
西元829年,愛格伯特率領韋塞克斯陣營全面攻陷麥西亞王國,麥西亞國王臣服,承認愛格伯特是最高統治主權。愛格伯特繼續往北追擊剩下的諾森布里亞王國,不久後,諾森布里亞也臣服於愛格伯特,英格蘭已經基本統一。自此,韋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自稱為「不列顛的統治者」。

西元839年,愛格伯特去世。其子埃塞伍爾夫(Aethelwulf)繼承韋塞克斯王位,統領不列顛。直至西元871年,其孫後裔阿佛列大帝(Alfred the Great)才真正稱自己為「英格蘭國王」。但一般認為愛格伯特是第一個英格蘭國王。
阿佛列大帝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