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穆薩真理國國徽旗(National Emblem and Flag of Formosa)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簡史(四)
突厥部族的可汗那
歐亞大草原上,游牧部族的部落酋王稱為汗(Khan),帝國的帝王稱號是可汗(Khagan)。可汗的意思是眾汗之汗(Khan of Khans),也就是眾王之王(King of Kings)。鮮卑語的原意,可汗的意思是神聖偉大的上天。可汗的帝國疆域稱為可汗那(Khaganate)。
外支那鮮卑部族的柔然可汗那被阿爾泰山脈區域的戈突厥部族(Göktürks)取代。戈(gök)的突厥語原意是廣大蔚藍的天空,戈突厥的原意是天空突厥(Sky Turks)。他們的部族圖騰是犬頭。
突厥阿史那部族的崛起
阿爾泰山脈周圍區域是突厥部族*的游牧領地。他們原本是匈奴帝國的聯盟邦國,後來,匈奴帝國滅亡後,他們改成為強大的鮮卑柔然帝國的聯盟邦國。除了游牧,他們還有著鍛鐵打造兵器的本事。
突厥部族在阿史那部族(Ashina)的布門汗(Bumin Khan)的領導下,結盟統一成強大的戈突厥汗國(Göktürk Horde)*。
戈突厥可汗那
西元546年左右,布門汗領導突厥阿史那部族擊敗企圖叛離柔然帝國的突厥維吾爾部族(Uyghur)和鐵勒部族(Tiele)*。鮮卑柔然帝國拒絕將公主嫁給布門汗。戈突厥汗國轉與內支那的鮮卑西魏帝國結盟。
西元552年左右,戈突厥汗國擊敗蒙古利亞的柔然帝國後,緊接著,他們再往東擊敗滿州西部的鮮卑契丹部族(Khitan)。布門汗領導阿史那部族建立了戈突厥帝國。
*:依據現今父系血緣Y染色體DNA單倍群遺傳基因研究,中亞屬於阿爾泰語族(Altaians)的基因,主要是C單倍群和P單倍群的混合。
C單倍群是第一批從非洲遷移到中亞和西伯利亞的遠古人類,C單倍群是通古斯人的主要基因特徵。P單倍群是第二批遷移到中亞和西伯利亞的近古人類,P單倍群又分出Q單倍群和R單倍群。Q單倍群完成人類從非洲開始最後遷移到美洲大陸;R單倍群的遷移與印歐語族相關連。也就是說,突厥人應該是第一批遷移到中亞和西伯利亞的通古斯人和第二批遷移的近古人類的混血。有關於父系血緣Y染色體DNA單倍群,詳見:人類遷離非洲(Out of Africa)之二:父系血緣Y染色體DNA單倍群(Y-DNA)
*:Horde(汗國)源自於突厥語的Ordu或 Orda,意思是游牧居住的營帳,用來稱呼部族的游牧勢力領地。後來,又成為游牧邦國的稱呼。支那史書稱為汗國。
*:維吾爾部族屬於突厥部族,支那史書稱為回紇或回鶻或烏護或烏紇,意思是九族聯盟(Confederation of Nine Tribes)。鐵勒部族屬於源自貝加爾湖的丁零部族,鮮卑部族又稱他們為高車。
東戈突厥可汗那的擴張
西元553年左右,突厥部族的布門汗領導阿史那部族建立戈突厥汗國取代鮮卑部族的柔然可汗那,之後,他就去世。在他死後,他的兒子木杆汗(Muhan Khan)和他的弟弟伊室點密(Istami)繼續擴張戈突厥可汗那的領地。
他的兒子木杆汗承繼戈突厥可汗那在蒙古利亞和滿州的東部領地,木杆汗再往東擴張到太平洋沿岸。木干汗建立了東戈突厥可汗那(Eestern Gokturk Khaganate)。
西戈突厥可汗那的擴張
他的弟弟伊室點密葉護(Yabgu)*率領阿史那部族征佔高昌(Gaochang)*。伊室點密葉護建立了西戈突厥可汗那(Western Gokturk Khaganate)。
在征佔高昌後,他繼續率領突厥部族和結盟的鐵勒部族往西征佔索迪安那(Sogdiana or Sogdia)*。在他的率領下,西戈突厥可汗那和波斯帝國的薩珊尼皇朝(Persian empire of Sassanid dynasty)*結盟,他們聯合擊敗原屬於柔然帝國盟邦的白匈奴嚈噠部族。
西元576年左右,西戈突厥的伊室點密葉護去世後,他的兒子達都(Tardu)繼位。達都率領西戈突厥可汗那的強大騎軍團繼續一路往西追擊白匈奴嚈噠部族,直到歐洲大陸的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亞半島(Crimea),他們控制了絲路。他們佔有阿姆河以北的索迪安那和康居,波斯帝國佔有中亞阿姆河以南的巴克特里亞區域。
白匈奴嚈噠部族戰敗後,他們遷離西往到歐洲多瑙河下游區域成為阿瓦爾人(Avars)。
戈突厥帝國的分裂
正當西戈突厥武力西進期間,內支那的宇文周帝國和高齊帝國,以及朝鮮半島的高句麗帝國(Goguryeo)*臣服納貢給佔有蒙古利亞和滿州北部的強大東突厥可汗那。
高句麗帝國佔有滿州南部以及朝鮮半島北部,他們是支那史書所記載的遠古濊貊部族的後裔。
西元584年左右,東戈突厥的他砵可汗(Taspar Khan)死後,強大的東突厥可汗那因為繼位紛爭又分裂成東西兩部。西東突厥與西戈突厥可汗那結盟,東東突厥與內支那隋帝國結盟。
西戈突厥與波斯的三次帝國戰爭
西元588年,逐漸強大的西戈突厥可汗那和波斯帝國發生第一次波突帝國戰爭(Perso-Turkic War),波斯帝國擊敗西戈突厥可汗那與白匈奴嚈噠部族的盟軍。之後,兩個原來同盟的帝國從此敵對。
西元600年左右,強大的西突厥的達都可汗領軍圍攻內支那隋帝國首都大興*,警告隋帝國皇帝普六茹堅不得介入戈突厥可汗那的內戰。
西元603年左右,內支那隋帝國皇帝普六茹堅策反鐵勒部族和維吾爾部族叛離西戈突厥改與隋帝國和東東突厥結盟,他們聯合擊敗西戈突厥達都可汗的聯軍。自此,西戈突厥與東戈突厥分裂。西戈突厥往西發展,東戈突厥留在外支那的蒙古利亞和滿州。
西元619年,西戈突厥可汗那和白匈奴嚈噠部族再次結盟,他們和波斯帝國發生第二次帝國戰爭。波斯帝國再次擊敗他們。
西元627年,西戈突厥可汗那的統葉護(Tong Yabghu)和拜占庭帝國的奧古斯都希拉克流斯(Heraclius)結盟,他們的聯合軍團在南高加索地區(Transcaucasia or South Caucasus)與波斯帝國的薩珊尼皇朝軍團敵對作戰。這是拜占庭和西戈突厥與波斯之間的三大帝國戰爭。波斯帝國戰敗。
希拉克流斯的拜占庭軍團和侯斯勞二世的波斯軍團的帝國戰爭
在第三次波突帝國戰爭後,正當強大的波斯帝國迅速衰敗,阿拉比亞的伊斯蘭帝國開始崛起征戰入侵波斯帝國的美索不達米亞。*
*:Yabgu(葉護)是戈突厥可汗那僅次於可汗的帝國領導人稱號。葉護通常是可汗的弟弟。
*:高昌位於外支那東突厥斯坦的吐魯番盆地地區(Turfan)。依據支那史書記載,高昌是在西元前1世紀時,由漢宣帝派軍屯田駐守建成,以「地勢高敞,人庶昌盛」取名高昌。
*:索迪安那約位在中亞的巴克特里亞以北,康居以南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區域。索迪安那,支那史書記載為栗特。有關於巴克特里亞和康居,詳見: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簡史(二)。
*:有關於波斯帝國薩珊尼皇朝,詳見:波斯帝國(Persian Empire)簡史
*:隋帝國的首都大興,位於現今中國陝西的西安,就是後來的長安。
*:有關於拜占庭與波斯的帝國戰爭,以及伊斯蘭帝國征戰入侵美索不達米亞。詳見:英法百年戰爭(二十八):伊斯蘭帝國的擴張(上)
內支那隋與朝鮮半島高句麗的帝國戰爭
正當西戈突厥可汗那與波斯帝國敵對紛戰期間,內支那隋帝國與朝鮮半島的高句麗帝國也敵對紛戰。隋帝國要脅高句麗必須停止與戈突厥的軍事結盟,改臣服隋帝國。高句麗帝國堅決不從。
西元597年左右,高句麗帝國聯合滿州的靺鞨部族(Mohe)*突襲隋帝國。
西元476年左右的朝鮮半島
西元598年左右,內支那隋帝國皇帝普六茹堅開始發動龐大的約30萬的海陸聯軍攻打高句麗。他們傷亡慘重戰敗。
西元612年左右,內支那隋帝國皇帝楊廣(Yang Guang)接續他的父親普六茹堅繼續征戰高句麗。依據支那史書記載,他發動更龐大的約110萬的海陸聯軍攻打高句麗。他們再次戰敗,隋帝國百萬遠征軍幾乎全軍覆沒。之後,隋帝國連續兩年征戰高句麗,並且聯合朝鮮半島西南部的百濟王國(Baekje)*,依舊無功而返。
內支那的唐帝國
內支那隋帝國皇帝楊廣連年遠征高句麗慘敗,國力軍力損失重大,引發內戰頻起。他避難到內支那南部的江都行宮,在此期間,他的表兄唐國公(Duke of Tang)李淵(Li Yuan)*攻佔首都大興。他的兒子楊侑(Yang You)被李淵擁立為皇帝。
西元618年左右,避難到內支那南部的江都行宮的楊廣被出身鮮卑部族的軍閥宇文化及(Yuwen Huaji)殺死。在他死後,他的兒子楊侑退位讓給強大的唐國公李淵。隋帝國滅亡,李淵建立了唐帝國(Tang Empire)。他開始分派他的兒女們*領軍征戰內支那各地的軍閥。
西元626年左右,唐帝國已大致統一內支那,李淵的次子李世民(Li Shimin)殺死其他的兄弟。他殺死其他的兄弟後,不久,李淵退位讓給李世民成為唐帝國的皇帝。
在此內支那唐帝國建立期間,正當西戈突厥可汗那聯合拜占庭帝國與波斯帝國的三大帝國戰爭期間。也正當在阿拉比亞麥地那崛起的伊斯蘭教團與麥加的伍麥葉家族全面性的敵對戰爭期間*。
*:靺鞨部族屬於通古斯族。依據支那史書記載,他們是支那史書所記載的遠古肅慎部族的後裔。
*:依據朝鮮史書「三國史記」的記載:朝鮮半島北部的高句麗王國的建立者是高朱蒙(Go Jumong)。高句麗後來兼併一些扶餘和沃沮和東濊的部族王國成為高句麗帝國。高朱蒙又被稱為是東明聖王。
朝鮮半島西南部的百濟王國是高朱蒙的兒子溫祚王所建立。
朝鮮半島東南部的新羅王國,則是由辰韓(Jinhan)部族建立的王國。
辰韓是朝鮮半島南部前三國時期以遺留下來的部族王國。朝鮮半島南部前三國時期有三韓部族王國,分別是馬韓(Mahan)、辰韓以及弁韓(Byeonhan)。馬韓後來被百濟王國兼併滅亡;辰韓後來被新羅部族取代成為新羅王國,新羅原屬於辰韓部族之一;弁韓後來被迦耶王國(Gaya)取代,迦耶王國後來又被新羅王國兼併滅亡。
*:李淵的母親和楊廣的母親是姊妹。她們是鮮卑人,她們是鮮卑宇文周帝國的大官獨孤如願的女兒。獨孤是鮮卑部族的姓氏。
*:李淵有個女兒平陽公主,也領軍征戰。
*:有關麥地那和麥加全面性的敵對戰爭,詳見:英法百年戰爭(二十六):穆罕默德的穆斯林戰鬥教團
唐與戈突厥的帝國戰爭
正當內支那隋帝國剛滅亡後的內戰期間,各地方的軍閥爭相與外支那的東戈突厥部族結盟。東戈突厥可汗那得以趁機侵襲內支那邊境。唐國公李淵為求與東戈突厥友好,他先以和親貢禮拉攏東突厥可汗。
唐帝國皇帝李世民征戰統一內支那後,他開始對外征戰戈突厥可汗那。他先分別與東戈突厥部族不合的薛延陀部族(Syr-Tardush)*和維吾爾部族結盟。
唐帝國天可汗李世民
西元629年左右,他遣派唐帝國軍團與薛延陀部族和維吾爾部族聯合圍擊東戈突厥可汗那。
西元630年左右,東戈突厥可汗那被唐帝國的聯軍擊滅,唐帝國聯軍瓜分佔有東戈突厥可汗那的領地。外支那游牧汗國的盟邦稱唐帝國的皇帝李世民為天可汗(Tian Kehan)。
西戈突厥可汗那面對此危急存亡情勢,開始對唐帝國聯軍發動戰爭。
西元642年左右,西戈突厥可汗那的游牧軍團襲擊唐帝國聯軍佔有的外支那東突厥斯坦(East Turkestan) *。他們被擊退。
西戈突厥可汗那敗擊敗後,分裂內戰。唐帝國趁機以外交結盟,拉攏分化西戈突厥部族。西戈突厥可汗那逐漸成為唐帝國的盟邦汗國。
西元649年左右,唐帝國天可汗李世民去世,他的兒子李治繼位(Li Zhi)*。西戈突厥汗國的沙缽羅可汗(Shaboluo Khan)趁機領軍征佔東突厥斯坦。西戈突厥再次成為可汗那。
西元655年左右,唐帝國皇帝李治遣派遠征軍團與外支那的游牧汗國盟邦聯合圍擊西戈突厥可汗那。
西元658年左右,西戈突厥可汗那被唐帝國的聯軍擊滅。戰敗的沙缽羅可汗被俘到長安病死。
*:薛延陀部族屬於鐵勒部族的一支,也是源出自丁零部族。
*:東突厥斯坦又稱為維吾爾斯坦(Uyghurstan),位於現今中國新疆。
*:李世民死後被諡稱為唐太宗。李治死後被諡稱為唐高宗。
白江口海戰與朝鮮百濟和高句麗王國的滅亡
西元646年左右,唐帝國聯合維吾爾部族擊滅逐漸強大的薛延陀部族。之後,唐帝國準備集結龐大的海陸軍團征戰高句麗,但是因為皇帝李世民去世和西戈突厥侵襲東突厥斯坦而停止。
西元660年左右,在擊滅西戈突厥可汗那後,唐帝國遣派龐大的海陸軍團聯合聯合朝鮮半島的新羅王國先圍擊百濟王國。百濟王國與日本列島的大和王國(Wa)*聯合作戰。
西元663年左右,唐帝國與新羅王國在白江口海戰(Battle of Baekgang)擊敗百濟王國與大和王國的聯軍。百濟王國滅亡。
西元668年左右,在擊滅百濟王國後,唐帝國與新羅王國的聯合軍團,再擊滅高句麗。朝鮮半島大同江(Taedong River)以北由唐帝國治領,以南由新羅王國治理。
內支那女皇帝武則天的武周帝國
西元683年左右,內支那唐帝國的皇帝李治死後,他的兒子李顯繼位。李顯的母親武曌(Wu Zhao,曌音照)掌權治理朝政。
武周帝后武則天
西元690年左右,掌權的武曌逐殺唐帝國貴族後,她登位稱帝后,她改帝國號為周。唐帝國滅亡,武周帝國開始。
戈突厥的第二可汗那
西元681年左右,正當內支那唐帝國皇庭內鬥,逐漸改由女皇帝武曌掌權統治期間,東戈突厥汗國的阿使那部族的頡帖利施汗(Ilteris Khan)再次叛離唐帝國。他往東征戰契丹部族,往北征戰鐵勒部族,往西征服維吾爾部族。在外支那蒙古利亞,他再次復建強大戈突厥的第二可汗那。
西元705年,強大的戈突厥可汗那再更往西征戰中亞的河間之地(Transoxiana),他們與更強大的伊斯蘭帝國的伍麥葉哈理發(Umayyad Caliphate)軍團對戰落敗,他們才停止擴張。*
朝鮮渤海帝國的崛起
正當內支那改由武周帝國統治,滅亡的高句麗人由反唐將領大仲象(Dae Jung-sang)率領,他們逐漸收復高句麗的領土。
西元699年左右,反唐將領大仲象死後,他的兒子大祚榮(Dae Jo-yeong)繼業。大祚榮在高句麗的原領地,重新建立震國。
西元713年左右,震國改名為渤海國(Balhae)。他們延續以往高句麗帝國的領地和國勢。
內支那唐帝國的復國與衰敗
西元705年左右,內支那武周帝國的帝后武曌年老重病不起,讓位給她的兒子李顯,回復唐的帝國號。在她死後,她被諡稱為則天大聖皇后,也就是武則天。
西元710年左右,唐帝國皇帝李顯被他的圖謀當女帝后的妻子韋后(Empress Wei)毒死。在他死後,唐帝國皇庭陷入相互內鬥的血腥奪權。他的弟弟李旦(Li Dan)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Li Longji)*殺死韋后。在她死後,李旦接任為皇帝。
西元712年左右,唐帝國皇帝李旦讓位給他的兒子李隆基。唐帝國在能文能武的李隆基治理下,再次回復強大的國勢。後來,他安於太平奢糜享樂,寵幸楊貴妃(Yang Guifei),唐帝國的國勢逐漸衰敗。
突厥維吾爾部族的可汗那
西元742年左右,外支那逐漸強大的突厥維吾爾部族聯合葛邏祿部族(Karluks or Khololo)與拔悉密部族(Basmyls)*,他們聯合擊滅阿使那部族的戈突厥可汗那。隨後,維吾爾部族聯合葛邏祿部族再擊滅拔悉密汗國。
強大的維吾爾部族取代戈突厥,他們在外支那蒙古利亞建立他們的維吾爾可汗那,葛邏祿汗國是他們的盟邦。
內支那的安史之亂與安燕王國
內支那唐帝國皇帝李隆基安於太平奢糜享樂,他將廣大的帝國疆域分由地方節度使管轄,節度使掌握軍事和行政和財稅的大權。逐漸強大的地方節度使成為割據地方的軍閥,他們逐漸脫離唐帝國皇庭的管制。
西元755年左右,出身在索迪安那(栗特)的突厥人節度使安綠山(An Lushan)與史思明(Shi Siming),他們聯合原本臣服唐帝國的游牧部族傭軍圍擊首都長安。唐帝國皇帝李隆基落慌逃難到蜀地。在他逃離後,強大的節度使安綠山建立了安燕王國(An Yan)*。唐帝國為了敉平叛亂而向外國借軍。
西元762年左右,唐帝國皇帝李隆基和他的繼位兒子李亨(Li Heng)先後死去。唐帝國再次陷入帝位的爭奪內亂。
西元763年左右,伊斯蘭帝國阿拔希德哈理發(Abbasid Caliphate) *的穆斯林軍隊與維吾爾可汗那的突厥人軍隊援助唐帝國敉平安史之亂。安史之亂(An Shi Rebellion)期間,支那大陸總計約有超過3000萬人死亡。
圖博高原的吐蕃帝國的崛起
內支那安史之亂期間,唐帝國將防守西南邊境的軍隊調回平亂。圖博高原的吐蕃帝國年僅13歲的贊普(bTsan-po)赤松德贊(Trisong Detsen)趁機出軍征佔唐帝國西部的領地。
赤松德贊
西元763年左右,內支那安史之亂大致平定,唐帝國帝位爭奪的內亂未平。吐蕃帝國的贊普赤松德贊遣派吐蕃軍團聯合其他游牧部族盟軍圍擊長安,擁立他的母親金城公主的兄弟李承宏(Li Chenghong)爭奪帝位。後來,出身高原的吐蕃軍團因為水土不服撤離。
圖博高原上,吐蕃帝國的帝王稱號是贊普。圖博語的原意,贊(bTsan)的意思是天神,普(po)的意思是被授命的人。贊普的意思是被天神授命的人。這是源自於圖博高原上最原古的苯教(Bon)的古老神話。這是吐蕃帝國政教合一的起源。
*:有關於日本列島大和國,詳見:日本神道教與天理教(上)
*:Transoxiana(中亞河間地區)是指注入鹹海的兩條主要河流阿姆河和錫爾河(Syr Darya)之間的地區。中亞河間的南邊地區,大約就是現今的烏茲別克斯坦(Uzbekistan)。有關伊斯蘭帝國伍麥葉哈理發,詳見:英法百年戰爭(三十):伊斯蘭帝國的擴張(下)
*:武則天在位期間,李旦和他的兒子李隆基都從母姓為武。也就是武旦和武隆基,後來又改回李姓。李旦死後被諡稱為唐睿宗。李隆基死後被諡稱為唐玄宗。
*:葛邏祿部族與拔悉密部族也是屬於突厥部族。他們的游牧領地在阿爾泰山周圍區域。
*:安綠山建立的燕國,支那史書又稱為大燕。
*:有關伊斯蘭帝國阿拔希德哈理發,詳見:英法百年戰爭(三十):伊斯蘭帝國的擴張(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文章分類
- 「以諾書」(Book of Enoch)臻英譯本 (5)
- 「物縱」地理分佈 (45)
- 543雜文 (19)
- 三分之二斃淘汰亽「666」獸印記 (114)
- 不厷平的審判就是不義 (147)
- 不要褻瀆「神」! (654)
- 天災地禍 (185)
- 日本天理教原典《御筆先》 (17)
- 日本神道教與天理教 (4)
- 扔到「硫磺火湖」焚燒的對样 (960)
- 末世神學 (220)
- 正本清源 (21)
- 西緬加利未亽軍事廛業 (234)
- 科學新知 (46)
- 英法百年戰爭 (30)
- 真理國度經貿通關傿證 (174)
- 神示(Signs) (117)
- 國際軍事廛業統計 (166)
- 國際競賽廛業統計 (32)
- 敝禔亽得勝者 (49)
- 義斯蘭御彌赫迪教瞺 (16)
- 滿洲國(Manchukuo)簡史 (3)
- 福穆薩通貨度量衡歷史考據 (189)
-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簡史 (4)
- 臻字典 (22)
- 臻醫學 (35)
- 臻譩古蘭經 (15)
- 臻譩英臻字選 (50)
- E言堂 (547)
- E篇散文 (9)
- E篇諰冊心得 (28)
- EUSO寓言 (8)
- EUSO演義福穆薩史 (54)
彽遮連結
網誌存檔
-
▼
2010
(339)
-
▼
3月
(79)
- 先知(prophet)和使者(messenger)和神示(miracle)的分別
- 遙紀1947年228
- 荒謬的謊言
- A lady in sleeping
- 山櫻花
- 母體
- 三島由紀夫,豐饒之海
- OCEAN
- 英法百年戰爭(三十)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九)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八)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七)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六)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五)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四)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三)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二)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一)
- 英法百年戰爭(二十)
- 英法百年戰爭(十九)
- 英法百年戰爭(十八)
- 英法百年戰爭(十七)
- 英法百年戰爭(十六)
- 英法百年戰爭(十五)
- 英法百年戰爭(十四)
- 英法百年戰爭(十三)
- 英法百年戰爭(十二)
- 英法百年戰爭(十一)
- 英法百年戰爭(十)
- 英法百年戰爭(九)
- 英法百年戰爭(八)
- 英法百年戰爭(七)
- 英法百年戰爭(六)
- 英法百年戰爭(五)
- 英法百年戰爭(四)
- 英法百年戰爭(三)
- 英法百年戰爭(二)
- 英法百年戰爭(一)
- 300年前哪來的阿里山和日月潭?
- 中華流亡民國王的新衣
- 圍陳事件
- 滿洲國(Manchukuo)簡史(三)
- 滿洲國(Manchukuo)簡史(二)
- 滿洲國(Manchukuo)簡史(一)
- 真十字架的傳奇故事
- 安拉之劍:Khalid ibn al-Walid(哈立德˙伊本˙瓦立德)下
- 安拉之劍:Khalid ibn al-Walid(哈立德˙伊本˙瓦立德)上
- 伊斯蘭遜尼教派和什葉教派的對立
- 在西伯利亞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Czechoslovak Legions)下
- 在西伯利亞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Czechoslovak Legions)中
- 在西伯利亞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Czechoslovak Legions)上
- 日本神道教與天理教(四)
- 日本神道教與天理教(三)
- 日本神道教與天理教(二)
- 日本神道教與天理教(一)
- 社禡教(Shamanism,薩滿教)加祖靈信仰
- 羌姜秦和蚩尤
-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簡史(四)
-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簡史(三)
-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簡史(二)
-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簡史(一)
- 姓漢名閩客的平埔越人
- 福穆薩(福爾摩沙)真理國國徽(National Emblem of Formosa)
- 福獨是福爾摩沙從日本獨立建國。完成舊金山和約不完全的程序。
- 舊金山和平條約:第七章「最後條款」
- 日本戰後對亞洲各國的戰爭賠款
- 台灣話是福爾摩沙原住民語
- 沒有歐洲帝國,也沒有支那帝國
- 麻豆協約◎福爾摩沙第一份簽署的主權讓渡和約
- 「國家論」(SIX BOOKS OF THE COMMONWEALTH)漢文節譯二
- 「國家論」(SIX BOOKS OF THE COMMONWEALTH)漢文節譯一
- 先有人類,還是先有亞當?
- 神學經典的作者和真實可信度
- 創世記亽宇宙模型
- 創世記(Genesis)亽前四仝
- 三位一體獨生子的妄言
- 蹟象(Signs)
- 「三位一體」與「無限多位一體」
- 神大?還是宇宙大?
-
▼
3月
(7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