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11年12月18日
依據希伯來聖經約書亞記第22章的記載:
22:10 流便朲、迦得朲、和瑪拿西半支派的朲到了迦南地靠近約但河的地區,就在約但河那裏築了一座壇;那壇看起來十分高大。
22:21 於是流便朲、迦得朲、和瑪拿西半支派的朲回答以色列軍中的統領說,
22:22 大能者神耶和華,大能者神耶和華,禕是知道的,願以色列朲也知道。我們若是悖逆,或是有了干犯耶和華的罪-願禰今日不拯救我們-
22:23 為自己築壇,轉去不跟從耶和華,或是將燔祭,素祭,平安祭獻在壇上,願耶和華親自討我們的罪。
依據希伯來聖經歷代志上第5章的記載:
5:23 瑪拿西半支派的朲住在那地,從巴珊延到巴力黑們、示尼珥與黑門山;他們人數眾多。
5:24 他們宗族的首領是以弗、以示、以列、亞斯列、耶利米、何達威雅、雅疊,都是大能的勇士,是有名的人,是宗族的首領。
5:25 他們干犯了他們列祖的神,隨從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這民就是神在他們面前所除滅的。
5:26 故此,以色列的神激動亞述王普勒的靈,和亞述王提革拉毘尼色的靈;禕就把流便朲、迦得朲、瑪拿西半支派的朲,遷徙到哈臘、哈博、哈拉、與歌散河邊,直到今日還在那裏。
依據希伯來聖經詩篇第108章的記載:
108:7 神已經在禕的聖別中說,我要歡樂;我要分開示劍,丈量疏割谷。
108:8 基列是我的;瑪拿西是我的;以法蓮是我的頭盔;偤大是我的杖;
108:9 摩押是我的沐浴盆;我要向以東拋鞋;我必向非利士誇勝歡呼。
108:13我們因神才得奮勇行事,踐踏我們敵人的就是禕。
依據希伯來聖經以賽亞書第17章的記載:
17:1 關於大馬色的默示:看哪,大馬色已敝除滅,不再為城,必變作亂堆。
17:2 亞羅珥的城邑必被撇棄;必成為牧放羊群之處,羊群在那裏躺臥,無人驚嚇。
17:3 以法蓮不再有堅固城,大馬色不再有國權;亞蘭所剩下的,必像以色列朲的榮耀消滅一樣,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
橠邑王國敝支那隋帝國「征討」貢物
占族橠邑(林邑)王國的主要城邑遺址
根據西元636年成書的支那古書《隋書卷八十二列傳第四十七林邑篇》*的記載:
時天下無事,群臣言林邑多奇寶者。仁壽末(西元605年左右),上遣大將軍劉方為驩州道行軍總管,率欽州刺史甯長真、驩州刺史李暈、開府秦雄步騎萬餘及犯罪者數千人擊之。其王梵志率其徒乘巨象而戰,方軍不利。方於是多掘小坑,草覆其上,因以兵挑之。梵志悉眾而陣,方與戰,偽北,梵志逐之,至坑所,其眾多陷,轉相驚駭,軍遂亂。方縱兵擊之,大破之。頻戰輒敗,遂棄城而走。方入其都,獲其廟主十八枚,皆鑄金為之,蓋其有國十八葉矣。方班師,梵志複其故地,遣使謝罪,於是朝貢不絕。
西元605年左右,扶南變成真臘的附鄘郡國之後,橠邑王國的都城敝支那隋帝國「征討」貢物。當時的橠邑王是「梵志」,支那古書《舊唐書》和《新唐書》記寫作「範梵誌」,梵文名Sambu varman(商菩跋摩)。他敝擊敗大破後,從此向支那「朝貢不絕」。
從支那古書的記載可以得知:西元7世紀的橠邑王國分成「十八葉」(業),也就是「十八邑」,也就是有十八個郡國的意思。只是無法確知各郡國的分佈區域。橠邑都城的位置大約位在現今越南中部的廣南省美山(My Son)地區。
扶南在馬來半島的「赤土」郡國
赤土國在馬來半島的大約位置
根據《隋書卷八十二南蠻列傳第四十七赤土篇》的記載:
赤土國,扶南之別種也。在南海中,水行百餘日而達所都。土色多赤,因以為號。東波羅刺國,西婆羅娑國,南訶羅旦國,北拒大海,地方數千里。
大業三年(西元607年左右),屯田主事常駿、虞部主事王君政等請使赤土。……其年十月,駿等自南海郡乘舟,晝夜二旬,每值便風。至焦石山而過,東南泊陵伽缽拔多洲,西與林邑相對,上有神祠焉。又南行,至師子石,自是島嶼連接。又行二三日,西望見狼牙須國之山,於是南達雞籠島,至於赤土之界。
「赤土」是占族的扶南邦國在馬來半島(Malay Peninsula)北部地區的「別種」郡國。
梵語的原意:
「Malaya」,這是有of another Country(另一個邡國的)或Garden(花園)的意思。
西元607年左右,支那隋帝國派遣「代使」(大使)到赤土國。根據支那古書《隋書》的記載:「赤土國,扶南之別種」,「北拒大海,地方數千里」。可以得知:赤土國在西元607年以前還是扶南的郡國,所諉的「北拒大海」的「大海」是指印度洋。支那古書記載馬來半島和印度支那半島之間的海域(Gulf of Siam,暹羅灣)大多是記載為「灣」或「小海」或「少海」而不是「大海」。
這裡記載的「雞籠島」應該是指現今馬來西亞在馬來半島東北海岸的「吉蘭丹」(Kelantan)地區。馬來半島的北邊是「克拉地峽」(Kra Isthmus)隔連印度支那半島。
所諉的「代使」,臻語音「Dai Su」,這是由內往外遣「去」(臻語音「Khu」)的外交「代表」的意思。
所諉的「代伇」,臻語音「Dai Saai」,這是從外到內進「來」(臻語音「Lai」)的「外國」外交官的意思。
所以:本國派出「去」的外交官是「代使」,外國派進「來」的外交官是「代伇」。這是有「出去」和「進來」方向的區別。
馬來半島西沿岸的檳榔嶼
「檳榔嶼」的位置
赤土國的「地方數千里」,這是誇大的形容,不過至少應該是橫跨馬來半島。這是因為:當時海上絲路是以陸地「接駁」方式橫越克拉地峽鄰近的東岸和西岸區域進行貿易。
馬來半島的西部有個「檳榔嶼」(Penang Island),馬來語音字寫作「Pulau Pinang」,這裡應該是屬於扶南在馬來半島的「赤土」郡國的西沿岸領地。這樣才可以「北拒大海」,也就是北拒印度洋。
從支那古書的記載可以得知:赤土國在當時(西元7世紀左右)是相當富裕的國家。
赤道熱帶斂合區的「少風」危險地帶
地球「赤道帶」(the Equator)
馬來半島南端的「麻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正好是處在地球赤道低氣壓地帶,這區帶的海面是「少風」和不穩定的氣样(氣象),這在氣样科學稱作「熱帶斂合區」(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簡稱「ITCZ」)。
熱帶斂合區(ITCZ)和「貿易風」
北半球海上絲路的貿易帆船必須脫離熱帶斂合區才有「信風」可以敝利甬作風力航行,所以信風又敝稱作「貿易風」(Trade winds)。
赤道(緯度0)地區的麻六甲海峽海域
馬來半島南部的麻六甲海峽海域沒有貿易風,即使沒有遇到不穩定的氣样,少風甚至「無風」也會使利甬風力的船隻停滯,甚至發生海難。在人類的大型船隻航海技術尚未發展到可以迅速橫越南北半球的赤道地帶之前,赤道低氣壓的「少風」地帶是海上船運貿易的危險障礙,同時也「必定」會限制周圍地區的發展。
赤道以南的東南亞島嶼國家在航運技術尚未發展到可以迅速橫越麻六甲海峽的「熱帶斂合區」之前,他們不可能成為海上絲路的貿易中心。
海上絲路的馬來半島和克拉地峽地區
西元七世紀(600-)以前,貿易船商藉由馬來半島陸地上的河川船隻或獸力(主要是象)或人力接駁運輸,這還比從海上通過麻六甲海峽還要便捷和安全。這也就是為何西元七世紀以前,支那古書記載有許多在馬來半島和克拉地峽地區的國家經常「朝貢」,基本上這些國家都是控制海上絲路的陸地接駁通路的國家,他們需要和支那的統治政權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
相對的,支那方面的帝國或王國很少派遣使節到南洋,支那史書有記載東南亞地區的國家其實大多是「敝動」的登錄。這種朝貢體制,不是因為雙方在陸地領域爭戰勝敗的緣故,而是因為通商貿易利益的方便,實質就如同是「賄賂」買通。
那種通商的朝貢體制到西元16世紀之後的東西方「大航海」時代逐漸敝瓦解,並且改為以「戰爭」的方式打開支那沿海的通商口岸。在此之後,原本在海上絲路「仲介」的船貿港岸國家逐漸衰微敝西方國家的軍商殖民取代。
南半球的印度尼西亞的「室利佛逝」帝國的崛起
「室利佛逝」帝國
西元7世紀開始崛起的「室利佛逝」,梵文名Sri Vijaya,這是標記另一個新的航海時代的開始:人類的航運技術和大型商船已經可以從南半球來往越過赤道通過麻六甲海峽到北半球進行貿易,不需要倚賴馬來半島的陸上運輸。海上絲路的路徑逐漸從克拉地峽南移到麻六甲海峽。室利佛逝的本邸位在蘇門答臘島的赤道以南區域,他們控制麻六甲海峽的過往運輸。
這是很清楚可以知道的事:如過航運技術早在西元1世紀就可以便捷又安全航越麻六甲海峽,那在海峽沿岸地區「一定」早就已經出現富強的國家在「控制」海上絲路的運輸,而不是等到西元七世紀才有「室利佛逝」帝國的出現。這就如同蒸氣機還沒發明之前,就不會有工業革命,之後有新資產階級的產生。
這樣就可以知道:占族的印度化是從馬來半島地區乘船傳播過去。這是因為南半球的印度尼西亞的印度化王國在西元七世紀以前還沒有「大批北上」的能力。
*:有關《隋書卷八十二南蠻列傳第四十七》,詳見:維基文庫:隋書/卷82
真臘的高棉文字
西元930年左右的高棉文碑
西元七世紀左右,真臘邦國開始使用自己的高棉文字(Khmer script),這是從原本使甬的梵文修改而成的文字。根據考古發掘的考據,現今留存以「高棉文」刻印的石碑,最早是在西元611年左右,這是質多西那也就是莫翰達郡王(Mahendra varman)在位的時期。
這是印度化的占族邦國的進化:他們已經很瞭解什麼是印度文明,他們有能力可以自己修改編作。不過,甚至他們也會高抬自己是印度「偶祇」的顯赫聖別後裔,還會銘刻歌功頌德並且建築自己的祭壇附屬在梵度教的偶祇廟壇裏面。
占族真臘邦國的高棉文字,後來影響到其他在印度支那半島的印度化語族所使用的文字,包括檬語族和傣卡岱語族。
要注意的是:現在的柬埔寨高棉文字和最早的古真臘高棉文字不一樣。
扶南敝併滅和真臘邦國的分裂
根據西元945年左右成書的支那古書《舊唐書卷一九七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蠻西南蠻》*的記載:
林邑國,漢日南象林之地,在交州南千餘裏。….武德六年(西元623年),其王範梵誌遣使來朝。八年(西元625年),又遣使獻方物。…. 貞觀初,遣使貢馴犀。四年(西元630年),其王範頭黎遣使獻火珠。…..頭黎死,子範鎮龍代立。太宗崩,詔於陵所刊石圖頭黎之形,列於玄闕之前。十九年(西元645年左右),鎮龍為其臣摩訶漫多伽獨所殺,其宗族並誅夷,範氏遂絕。國人乃立頭黎之女婿婆羅門為王。後大臣及國人感思舊主。乃廢婆羅門而立頭黎之嫡女為王。
貞臘國,在林邑西北,本扶南之屬國,「崑崙」(Kurung)之類。…..其王姓剎利氏(Kshatriya)。有大城三十餘所,王都伊奢那城,風俗被服與林邑同。….國尚佛道及天神,天神為大,佛道次之。….武德六年,遣使貢方物。貞觀二年(西元628年),又與林邑國俱來朝獻。太宗嘉其陸海疲勞,錫賚甚厚。南方人謂真臘國為吉蔑國。自神龍(西元707左右)以後,真臘分為二半:以南近海多陂澤處,謂之水真臘半;以北多山阜,謂之陸真臘,亦謂之文單國。
根據西元1060年左右成書的支那古書《新唐書卷二二二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蠻下》*的記載:
環王,本林邑也,一曰占不勞,亦曰占婆。…….. 永徽至天寶,凡三入獻。至德(西元758年左右)後,更號環王。元和初(西元809年左右)不朝獻,安南都護張舟執其偽、愛州都統,斬三萬級,虜王子五十九,獲戰象、舠、鎧。
扶南,在日南之南七千裏,地卑窪,與環王同俗,有城郭宮室。王姓古龍(Kurung)。……治特牧城,俄為真臘所並,益南徙那弗那城。武德、貞觀時,再入朝,又獻白頭人二。
真臘,一曰吉蔑,本扶南屬國。去京師二萬七百裏。東距車渠,西屬驃,南瀕海,北與道明接,東北抵州。其王剎利伊金那,貞觀初(西元627年左右)並扶南有其地。….. 自武德至聖歷,凡四來朝。神龍後分為二半:北多山阜,號陸真臘半;南際海,饒陂澤,號水真臘半。
根據支那古書《舊唐書》的相關記載:
西元623年左右(支那唐帝國武德六年),橠邑王範梵誌有遣派「代使」到支那唐帝國。同年,貞臘(真臘)也有「遣使貢方物」。
西元625年左右(支那唐帝國武德八年),橠邑王範梵誌又有「遣使獻方物」。
西元628年左右(支那唐帝國貞觀二年),橠邑的「代伇」有到支那唐帝國「貢馴犀」。同年,真臘「又與林邑國俱來朝獻」。所諉的「貞觀初」應該就是「貞觀二年」。
西元630年左右(支那唐帝國貞觀四年),橠邑王是範頭黎,他遣派「代使」到支那唐帝國獻火珠。
支那古書《舊唐書》並沒有記載在「武德貞觀時」,扶南有「朝獻」。《新唐書》記載的扶南在「武德貞觀時」有到支那朝獻,不知從何而來?比對《舊唐書》和《新唐書》的相關記載:在支那唐帝國的武德貞觀時朝獻的,應該是真臘,不是扶南。當時的扶南已經敝真臘併滅,但是支那的記錄史官分不清楚:真臘就是「新扶南」。
不論是「新扶南」或真臘,支那史書都沒有詳細記載當時遣派使節的「王」的名字。但是「林邑王」的名號就是有詳細記載,這是因為「林邑王」是占族邡郡邦國的「代表」,橠邑王國也承認真臘取代扶南。所以,他們會一起到支那唐帝國朝獻。在此之後的支那史書就不再出現「扶南」的記載。
要注意的是:真臘還是屬於橠邑王國的占族邦國。這也可以從支那史書記載的「真臘王」的姓氏「剎利」可以得知。所諉的「剎利」就是梵文的「Kshatriya」,這是印度的「種姓制度」的軍事貴族階級的意思,他們不是「王」。這是很清楚可以知道的事:如過真臘是獨立的王國,那就不會以「剎利」作為真臘王室的姓氏。這就好像一出生就敝「貼標籤」一樣,這也是占族的印度化官僚制度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標記。
「林邑」更名為「環王」就是「Champa」的意思
根據支那古書《舊唐書》的相關記載:
西元645年左右(支那唐帝國貞觀十九年),橠邑王範鎮龍敝他的逆臣摩訶漫多伽獨殺死,並且「王室」宗族斷絕。在此期間,占族椰杍部社先立範頭黎的「女婿」婆羅門為王,後來又改立範頭黎的「嫡女」為王。這是因為母系社會的緣故。
西元707年左右(支那唐帝國神龍三年),真臘分為南北二半,北部是「陸真臘」,南部是「水真臘」。
根據支那古書《新唐書》的相關記載:
林邑是「永徽(西元650年)至天寶(西元756年),凡三入獻」。
真臘是「武德(西元618年)至聖歷(西元700年),凡四來朝」。
西元758年左右(支那唐帝國至德三年),橠邑王國改名為「環王」。
從這裡的記載可以得知:西元650年之後,占族的橠邑王國和真臘邦國的朝獻間期開始不一樣。這正好是在西元645年左右,橠邑國的「範鎮龍」王室發生「摩訶漫多伽獨」血腥叛變事件之後。「摩訶漫多伽獨叛變事件」應該是橠邑和真臘逐漸分離獨立的時間點。
這也就是為何原本的「林邑」會改名成「環王」,這是因為要「強調」橠椰部社才是正統傳承的占族王。要注意的是:「環王」是地名,不是頭銜。
以臻語音辨識:
「象林」,這應該是相近「楸橠」(臻語音「Chhiu Naa」),也就是Jungle(樹林)的意思。「象」,臻語音「Chhiunn」,這和「楸」的發音相近。
「環王」,臻語音「Khoan Ong」,唐帝國時期使用的官方語言相近臻語。「環王」,這應該就是「Campa- ra」或「Campa-desa」或「Campa-pura」的音譯和意譯字。
「占不勞」或「占婆」或「占城」或「環王」都差不多是在唐帝國時期才出現,唐帝國以前的支那古書大多是記載為「林邑」。所諉的「環王」,這應該是當時已經熟習支那文化的橠邑王國自己選譯的正式支那名。不過,後來還是敝支那古書記載為「占婆」或「占城」。
真臘是軍事化統治的聯邦國
根據支那古書《舊唐書》和《新唐書》的相關「南蠻朝獻」的記載,「赤土」的國地名還是有出現,但是並沒有遣使朝獻。這就可以知道:「赤土」還是屬於占族的殖民郡國。郡國或者說是「郡邦」(Pura),也就是類似古希臘文明的「Polis」,這是區域的政治和宗教和商業的中心。
這可以從《舊唐書卷一九七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蠻西南蠻》的記載:貞臘國…..有戰象五千頭,尤好者飼以飯肉。與鄰國戰,則象隊在前,於背上以木作樓,上有四人,皆持弓箭。……水真臘國,其境東西南北約員八百裏,….國之東界有小城,皆謂之國。可以得知:「小城」都可以稱作是「國」。比較大的「邦國」或「王國」,其實就是「聯邦」的政治和宗教和商業的中心。
「橠邑王國」和「真臘邦國」,就像是古希臘的「雅典」和「斯巴達」,各自有城邦選奉的保扈偶祇和統治制度。「真臘」的統治制度比較類同「斯巴達」的軍事化城邦。根據《舊唐書》的記載,真臘邦國有「戰象五千頭」,當然這是誇大的形容,不過至少應該是很龐大的數目。這也就是為何真臘邦王的印度化種姓是軍事貴族階級的「剎利」(Kshatriya)。
同時期的其他印度化的東南亞邦國也大多是如此:比較大的城邦所在的地名,就變成為「邡郡邦王帝國」的代表名稱。這也就為何「Campa-pura」(占城)就是占族橠椰部社的國名。各個城邦都在相對競比興建規模龐大的「偶祇廟殿」和「王廟」,那樣在表現富強邦國的「勢面」。
所諉的「勢面」,臻語音「SeˋBin」,Facade of Strength(勢力的門面)的意思。
橠邑王國的「環王」時期選奉「因陀羅」(帝釋天)偶祇
根據一些越南占族遺跡的梵文碑文的記載:
昔日此土(意指「Campa-desa」)強盛光榮,國人富貴,諸富家常奉一人為此國惟一君王;你卑提夫因陀羅跋摩(Prithiv-indra-varman),如地上諸神之因陀羅(Indra)。
梵語的原意:
「Prithiv」,這是有Earth(大地)的意思。
「Indra」,這是有King of the Gods(眾神之王)或God of Weather and War(氣候和戰爭的神)的意思。這是印度梵教的一個「偶祇」名字。
「Indra」常見的支那文音譯有「因陀羅」或「因達羅」,意譯有「帝釋天」或「帝釋」。印度梵教的「Indra」是很古老的偶祇,那是類同古希臘的偶祇「Zeus(宙斯)」*。西元前1500年左右,「Indra」或近音的「Indara」也曾經是在現今敘利亞北部地區(大馬色亞蘭)崇拜的偶祇。
所諉的「Indra」和「Hindu」和「Zeus」和「Indian」(印度),那些應該都是音意相近的同源詞,那都是和「Indra」的偶祇崇拜有關。
占族橠邑王國的「卑提夫因陀羅郡王」,梵文名Prithiv indra varman,或音譯寫作「畢底邠陀羅跋摩」,他是出自南方的檳榔部社。支那古書原本記載的占族「林邑」國名,就是從「卑提夫因陀羅郡王」在位的期間改名為「環王」。
那大約是在西元758年左右,占族的橠邑王國選奉「因陀羅」(帝釋天)作為新都城的保扈偶祇,並且命名為「Indrapura」,也就是「因陀羅城」,支那文意譯就是「帝釋天城」。
西元875年左右,因陀羅城北遷,大約位在現今越南中部的沱灢(Da Nang,中語寫作「峴港」)。「因陀羅(Indra)」在檳榔部社的卑提夫因陀羅郡王在位時期就已經出現,後來的因陀羅城應該是北遷新建的都城。原本的因陀羅城應該是在越南的南部「賓童龍」(Panduranga)地區。
柬埔寨邦國取代真臘邦國
「Campa-desa」(環王)和「Kambuja-desa」(柬埔寨)
根據支那古書《新唐書卷七本紀第七》的記載:
貞元十八年(西元802年左右)十二月環王陷驩、愛二州。
根據越南占族遺跡的梵文「衙莊浦那竭羅碑」的記載:
何利跋摩(Hari-varman)的將帥波羅(Par)輔助郡王子師庇蘭塔跋摩(Sri Vikranta-varman)鎮守賓童龍時,曾率軍數度擊敗吉蔑,「破其如密林之城,如象之民,如獅之王」。波羅又於西元813年及西元817年,將掠奪物品用於建立神祠。*
根據泰國高棉帝國遺跡的高棉文碑的記載:
When His Majesty Paramesvara came from Java to reign in the royal city of Indrapura,…Sivakaivalya, the family’s learned patriarch, was serving as his guru and held the post of royal chaplain to His Majesty。…..proficient in the lore of magic power, came from Janapada in response to His Majesty’s having invited him to perform a sublime rite which would release Kambujadesa from being any longer subject to Java.*
梵語的原意:
「Paramesvara」,這是有the supreme lord of Shiva(濕婆的至高主)的意思。這是屬於印度梵教的崇拜濕婆教派的頭銜。
「Bhuja」,這是有Branch(分枝)或Arm(手臂)或Trunk of an elephant(象鼻)的意思。
以梵語的音意辨識:占族真臘的高棉文「Kam-buja」的音意相近占族橠邑梵文「Campa -Bhuja」,也就是占族的分枝族的意思。
「波羅至高王」,梵文「Para-mesvara」,這是死後的諡銜。他原本的名銜是「遮耶郡王」,梵文名Jayavarman(II)。*他死後敝當作是高棉帝國(Khmer Empire)開國郡王。「Kambuja」(柬埔寨)的國名,就是從「遮耶郡王」在位期間取代「真臘」。
檳榔部社的環王和柬埔寨
古高棉文的「Java」,應該是指「橠椰」部社的領地意思,也就是「Narikela-vamsa」或「Nagara Campa」。根據相關的高棉文碑的記載:「From Java to reign in the royal city of Indrapura」。可以得知:「Java」是和「Indrapura」也就是「因陀羅城」有關,這就是占族「環王」的都城,那是信奉「因陀羅」也就是「帝釋天」的城邦,他們不是選奉「濕婆」作為城邦的保扈偶祇。
西元758年左右,占族的檳榔部社又開始強大,就如同先前的「扶南」時代一樣。他們先成為占族的「王室」,之後,他們將支那文的「林邑」國名改成「環王」。他們在西元九世紀(800-)開始向外擴張,他們先向北進擊支那帝國在越南「驩愛二州」的領地,之後,檳榔部社的將帥波羅(Par)往西「破其如密林之城,如象之民,如獅之王」併滅真臘,他們差不多又回復「扶南」的領地。波羅就是「遮耶郡王」(Jayavarman),也就是「波羅至高王」(Paramesvara)。
這是很清楚可以知道的事:「Campa-desa」(環王)和「Kambuja-desa」(柬埔寨)正好都是在同時期崛起強大,並且還是鄰國,那為何雙方可以同時存在又相安無事?這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同屬於占族的檳榔部社。只是後來又分裂為兩個敵對邦國:環王使用占族梵文崇拜「Indra」(因陀羅),柬埔寨使用真臘高棉文崇拜「Shiva」(濕婆)。
古高棉文的「Java」,不是赤道以南的印度尼西亞島嶼「爪哇」(Jawa)。當時的爪哇是「室利佛逝」的聯邦郡國,那是印度佛教化的城邦,他們的保扈偶祇是屬於佛教的偶样。
*:有關《舊唐書卷一九七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蠻西南蠻》,詳見:舊唐書/卷197
*:有關《新唐書卷二二二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蠻下》,詳見:新唐書/卷222下
*:有關古希臘的偶祇「Zeus(宙斯)」,詳見:美國鳳凰號登陸Mars(上)有關希臘祇話
*:有關「Paramesvara」和「Java」的高棉文碑和「Jayavarman」(迦亞郡王),詳見:Wikipedia:Jayavarman II
福穆薩真理國國徽旗(National Emblem and Flag of Formosa)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文章分類
- 「以諾書」(Book of Enoch)臻英譯本 (5)
- 「物縱」地理分佈 (45)
- 543雜文 (19)
- 三分之二斃淘汰亽「666」獸印記 (114)
- 不厷平的審判就是不義 (146)
- 不要褻瀆「神」! (644)
- 天災地禍 (184)
- 日本天理教原典《御筆先》 (17)
- 日本神道教與天理教 (4)
- 扔到「硫磺火湖」焚燒的對样 (954)
- 末世神學 (220)
- 正本清源 (21)
- 西緬加利未亽軍事廛業 (232)
- 科學新知 (46)
- 英法百年戰爭 (30)
- 真理國度經貿通關傿證 (168)
- 神示(Signs) (117)
- 國際軍事廛業統計 (165)
- 國際競賽廛業統計 (32)
- 敝禔亽得勝者 (49)
- 義斯蘭御彌赫迪教瞺 (16)
- 滿洲國(Manchukuo)簡史 (3)
- 福穆薩通貨度量衡歷史考據 (186)
-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簡史 (4)
- 臻字典 (22)
- 臻醫學 (34)
- 臻譩古蘭經 (15)
- 臻譩英臻字選 (50)
- E言堂 (547)
- E篇散文 (9)
- E篇諰冊心得 (28)
- EUSO寓言 (8)
- EUSO演義福穆薩史 (54)
彽遮連結
網誌存檔
-
▼
2012
(178)
-
▼
1月
(22)
- 提醒告知「斃」淘汰的中華流亡民國(巴比倫)高級將官在末元12年3月1日之前「自行解職退役」
- 審判時代的第二部分:提醒告知「沈淪」直到火地獄的「飛碟電台」的張小燕和廣播製作和主持「牼牲」
- 審判時代的第二部分:提醒告知「TVBS」新聞台的王雪紅和其牠董事大股東和相關製作人和新聞主播
- 提醒告知支那人民解放軍(PLA)在西藏軍區和黑龍江軍區的駐軍「對調」
- 提醒告知支那人民解放軍(PLA)在新疆軍區和福建軍區的駐軍「對調」
- 提醒告知新光集團的吳東進和吳東賢和吳東亮和吳東昇和相關董事大股東等等
- 提醒告知富邦集團企業的董事長蔡明忠和相關董事大股東等等
- 提醒告知霖園集團企業的董事長蔡宏圖和相關董事大股東等等
- 審判時代的第二部分:提醒告知「公廣集團」董事長趙雅麗和其他董監事和相關製作人和新聞主播
- 審判時代的第二部分:提醒告知「沈淪」到火地獄或陰間的警政署長王卓鈞和相關警政廣播從業人員
- 審判時代的第二部分:提醒告知「聯合晚報」的相關董事大股東和總編輯的「遺產繼承人」
- 審判時代的第二部分:提醒告知「遠見雜誌」的相關董事大股東和總編輯的「遺產繼承人」
- 在「河東」亽福穆薩(二):「逃出埃及」
- 689萬1139箇有「獸印記」的「異邦猙狌(Aliens)」
- 柬埔寨(Cambodia)就是以色列家族的東方「基列」(Gilead)七
- 柬埔寨(Cambodia)就是以色列家族的東方「基列」(Gilead)六
- 福爾摩沙台中市「和平」是新耶路撒冷的聖殿所在地
- 新加坡(Singapore)和馬來亞(Malaya)是以色列家族的「旦」(Dan)和睚珥(Jair)
- 柬埔寨(Cambodia)就是以色列家族的東方「基列」(Gilead)五
- 柬埔寨(Cambodia)就是以色列家族的東方「基列」(Gilead)四
- 柬埔寨(Cambodia)就是以色列家族的東方「基列」(Gilead)三
- 大咖「生秝人」紛紛表態敝擄去「硫磺火湖」焚燒到「永遠滅亡」
-
▼
1月
(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