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古埃及王國(Ancient Egypt)簡史
Pharaoh(法老王)的原意是指古埃及國王的王宮,後來約在西元前1570年到西元前1070年之間的新王國時期(New Kingdom)的第18王朝才成為古埃及國王的頭銜稱號。
古埃及文明是沿著北非尼羅河(the Nile)所灌溉的文明。英文的Egypt(埃及)源自於拉丁文的Aegyptus,拉丁文的Aegyptus源自於古希臘文的Aígyptos,古希臘文的Aígyptos源自於新王國時期的古埃及文的Hikuptah,意思是尼羅河三角洲的孟非斯城(Memphis)*。
Egypt(埃及)的原意是卜塔神的靈魂的住所
古埃及卜塔神像
古埃及文的Hikuptah原本的正確寫法是Hat-ka-Ptah,其中ka(卡)的意思是靈魂(soul)。Hat-ka-Ptah的意思是卜塔的靈魂的住所(home of the ka of Ptah)。卜塔(Ptah)是古埃及最早所信奉的創造世界和天地萬物的神。
因此Egypt(埃及)的原意是創造世界和天地萬物的卜塔神的靈魂的住所。
古埃及人稱自己的領地是黑米特(Khemet)
當地的古埃及人則稱自己的領地是Khemet(or Kemet),原意是從Kem而來,也就是黑色。據一說這是尼羅河流域有著肥沃的黑色土地,有別於周圍撒哈拉沙漠則是乾旱貧瘠的紅色土地。另一說是依據希伯來聖經的記載,黑米特(Khemet)是挪亞(Noah)的兒子含的領地(the land of Ham)。古埃及文的Kemet是源自於Ham的諧音。
在撒哈拉沙漠的尼羅河
尼羅河下游流域的周圍是乾旱的撒哈拉沙漠(Sahara),自西邊的大西洋(Atlantic Ocean)沿岸的摩洛哥(Morocco)開始往東的阿爾及利亞(Algeria)和突尼西亞(Tunisia)和利比亞(Libya)和最東邊的埃及,相隔紅海到阿拉比亞半島(Arabian Peninsula)都是一望無際的沙漠。
灌溉古埃及文明的尼羅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有兩條主要的源流。一條是白尼羅河(White Nile),源自於中非的盧安達(Rwanda)流經坦尚尼亞(Tanzania)和烏干達(Uganda)和肯亞(Kenya)之間的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再往北流經蘇丹(Sudan)。另一條是藍尼羅河(Blue Nile),源自於衣索比亞(Ethiopia)*的塔納湖(Lake Tana)。白尼羅河和藍尼羅河在蘇丹的首都卡土穆(Khartoum)會流成尼羅河,最後在埃及北部的尼羅河三角洲注入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在地中海和紅海(Red Sea)之間有西奈半島(Sinai Peninsula)連結非洲和亞洲大陸。西奈半島是亞洲大陸進入尼羅河三角洲的唯一陸橋。
古埃及語文屬於非亞語族
依據希伯來聖經創世紀第10章的記載:挪亞的三個兒子閃(Shem),含(Ham)以及雅弗(Japheth),在大洪水以後,他們都生了後代。閃是中間民族的先祖,含是南方民族的先祖,雅弗是北方民族的先祖。雅弗的後代民族屬於後來語言學家所考據的印歐語族(Indo-European languages)*,閃含兩個後代民族屬於非亞語族(Afro-Asiatic languages)*。古埃及語文屬於非亞語族之一。依據希伯來聖經的記載,埃及是含的領地(the land of Ham)。
*:孟非斯城(Memphis)的遺址位於現今埃及開羅(Cairo)的南方20公里處。
*:衣索比亞(Ethiopia)以前稱為阿比西尼亞(Abyssinia)。當時有個阿克沙姆王國在非洲是個強大的帝國,領域含括現今的衣索比亞、蘇丹(Sudan)和索馬利亞(Somalia)。衣索比亞是個很奇特的古老國家,最古老的人類化石露西,就是在衣索比亞考古挖掘發現。詳見:英法百年戰爭(二十五):伊斯蘭帝國的崛起相關註釋。
*:雅弗的後代有雅利安人。有關雅利安人和印歐語族,詳見:波斯帝國簡史。
*:在地中海以南的北非尼羅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連阿拉伯半島是非亞語系(Afro-Asiatic languages)分佈的區域。古埃及語屬於非亞語系,但已經滅亡。閃族語系(Semitic languages)是非亞語系的一支。閃族語系包括有阿拉伯語、希伯來語、亞拉姆語、馬爾他語、阿姆哈拉語、提格雷語。美索不達米亞的亞述人和巴比倫人也是閃族的後代。
新石器時期(Neolithic period)
約在西元前1萬1千年前,在尼羅河沿岸和撒哈拉沙漠綠洲開始有人類居住,過著漁獵和採集的生活。約在西元前8000年以前,在埃及西南部靠近蘇丹的邊界,已經有人類居住,過著游牧牲畜的生活。此後,人類也開始在北非的尼羅河沿岸和撒哈拉沙漠綠洲聚居成村莊,過著農耕的生活。
先王朝時期(Predynastic period,先遠古到西元前3100年)
約在西元前6000年左右,在北非尼羅河下游流域農耕的古埃及人開始興建大型的城鎮建築,同時期間,在尼羅河上游流域游牧牲畜的古埃及人,也興建有大型的城鎮建築。約在西元前3300年左右,古埃及分成尼羅河下游的下埃及(Lower Egypt)王國和上游的上埃及(Upper Egypt)王國。下埃及的國王戴著紅色的王冠,上埃及的國王戴著白色的王冠。
下埃及的紅色王冠稱為Deshret,紅色象徵紅土的撒哈拉沙漠,形狀則象徵著吐舌信的眼鏡蛇。上埃及的白色王冠稱為Hedjet,象徵著白色的埃及禿鷹。
眼鏡蛇紅色王冠禿鷹白色王冠
前王朝時期(Protodynastic Period,西元前3200年到3000年)
約在西元前3100年左右,尼羅河流域的上下埃及的兩王國由上埃及的蠍子國王(King Scorpion)統一成一個王國。紅白王冠也合而為一,稱為Pschent。這是古埃及的第0王朝。
早王朝時期(Early dynastic period,西元前3000年到西元前2686年)
在西元前3000年前左右,前王朝時期結束,早王朝時期開始。在此時期埃及文明的藝術和農業開始有獨特的雛形,埃及象形文字和階型金字塔(Step pyramid)開始出現。原本在上埃及的首都阿比多斯(Abydos)遷移到下埃及的孟非斯。這是古埃及的第1和第2王朝。
古王國時期(Old Kingdom,西元前2686年到西元前2134年)
在西元前2686年,古埃及王國的首都遷移到尼羅河三角洲的孟非斯,古王國時期開始。在此時期巨大的埃及金字塔建築陸續出現。古王國時期又稱為金字塔年代(the Age of the Pyramids)。在古王國時期的末期,內戰和天災頻傳。這是古埃及的第3到第6王朝。
第一中間王朝時期(First Intermediate Period,西元前2181年到西元前2055年)
在西元前2200年到西元前2150年的50年期間,埃及發生大旱災,使尼羅河乾枯無法每年固定氾濫,內戰外患和天災不斷,古埃及王國陷入分裂的狀態,第一中間王朝時期開始。古埃及王國再度分成上下兩個王國,上埃及王國的底比斯城(Thebes)開始興起。這是古埃及的第7到第11王朝。
中王國時期(middle kingdom,西元前2040年到西元前1640年)
在第一中間王朝時期的第11王朝,上埃及在底比斯城自立為王國。底比斯王朝南征努比亞(Nubia)*北討上埃及的第11王朝,再度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12王朝,他們將首都遷到伊茲塔威(Itjtawy)*,中王國時期開始。在此400年期間,古埃及王國回復安定繁榮和富裕,各種藝術和文學,以及巨大建築再現,一直到末期,為了要提供採礦和建築的勞力,古埃及國王引進來自亞洲大陸的移民,加上尼羅河的氾濫不穩定。中王國王朝逐漸衰敗,來自亞洲的移民控制了尼羅河三角洲。這是古埃及王國的第12和第13王朝。
第二中間王朝時期(Second Intermediate Period,西元前1650年到西元前1550年)
在底比斯中王國時期的第13王朝,一個閃族人成為埃及國王,但是他無法有效統治尼羅河三角洲和埃及,古埃及王國再度分裂,同時有第14王朝分立,第二中間王朝時期開始。在此期間,來自亞洲的移民的希克索斯人(Hyksos)勢力逐漸強大,驅逐底比斯王朝回上埃及的底比斯。希克索斯人建立第15王朝,他們將首都遷到孟非斯,這是古埃及的第一個外來移民王朝。在上埃及的底比斯王國處在尼羅河上游的努比亞王國和下埃及的希克索斯王國之間。這是古埃及王國的第14到第17王朝。
*:努比亞位於現今埃及南部和蘇丹北部的尼羅河沿岸地區。
*:伊茲塔威位在現今埃及中北部的法尤姆(Faiyum),約位在開羅西南方130公里處。
新王國時期(New Kingdom,西元前1570年到西元前1070年)
在第二中間王朝時期的末期,在上埃及的底比斯人努勵圖治建立起第17王朝,南征努比亞王國北討上埃及的希克索斯王國,再度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18王朝,新王國時期開始。在第18王朝期間,法老(Pharaoh)成為古埃及國王的頭銜稱號。在此底比斯新王國時期的約500年期間,古埃及王國達到前所未有的安定繁榮,除了統治努比亞領地,並且將領地擴張到亞洲大陸地中海沿岸的迦南(Canaan)*。在此期間,巨大的法老陵墓和阿蒙(Amun)*神廟建築以及巨大的祇像,取代以前的巨大金字塔。這是古埃及王國的第18到第20王朝。
第18王朝的皇后Ahmose Nefertari
第三中間王朝時期(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西元前1070年到西元前664年)
古埃及的外國人*
在新王國時期的第20王朝,古埃及王國遭受地中海東沿岸的海洋民族(Sea Peoples)和西邊利比亞游牧部族的掠劫入侵,雖然他們都被擊退,但是古埃及王國的國力為此耗損而失去迦南的領地。大旱災使尼羅河乾枯無法每年固定氾濫,內戰外患和天災不斷,富麗堂皇的法老王陵墓也遭到盜劫。底比斯阿蒙神廟的富強祭司控制上埃及地區,原本的底比斯王朝在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北端的塔尼斯(Tanis),繼續維持第21王朝,古埃及王國再度分裂,第三中間王朝時期開始。
在第21王朝期間,來自利比亞的移民控制了尼羅河三角洲,最後征佔統一上下埃及,建立他們的第22王朝。
在此利比亞王朝期間,古埃及王國紛亂不定,上下埃及再度分裂,尼羅河上游的努比亞王國趁亂興起征佔北邊的埃及,建立他們的第25王朝。
在此努比亞王朝期間,古埃及王國依然紛亂不定,來自亞洲大陸的強大新亞述帝國(Neo-Assyrian Empire)開始征佔埃及。
這是古埃及王國的第21到第25王朝。
*:由左至右,依序為利比亞人,努比亞人,迦南的游牧民族夏蘇人(Shasu),阿拉比亞的游牧民族貝杜因人(Bedouin),安那托利亞(Anatolian)的西臺人(Hittite)。
末王朝時期(Late Period,西元前664年到西元前323年)
在西元前671年開始,新亞述帝國開始入侵襲擊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將努比亞人驅離,另外扶植埃及法老王,建立第26王朝,末王朝時期開始。一直到新亞述帝國被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Empire)*擊敗滅亡後,西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征佔埃及,建立他們的第27王朝。埃及和賽普勒斯島(Cyprus)以及腓尼基(Phoenician)*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古埃及法老王國滅亡,這是波斯帝國古埃及的第27到第31王朝。
波托勒密王朝時期(Ptolemaic Dynasty,西元前305年到西元前30年)
在西元前330年,阿契美尼德帝國被希臘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領軍擊滅,埃及成為希臘帝國的地方行政區,並在地中海北岸建有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做為總督首府。西元前323年,32歲的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的埃及總督將領波托勒密(Ptolemy)自立為法老王,以亞歷山大城為首都建立希臘化的波托勒密王朝。一直到西元前30年,羅馬帝國屋大維(Octavian)領軍擊滅,埃及自此成為羅馬帝國的行省*。
古埃及的慶典歌舞
*:當時的迦南包括現今以色列(Israel)和黎巴嫩(Lebanon)和巴勒斯坦(Palestinian),以及部分約旦(Jordan)和敘利亞(Syria),一直相連到埃及東北的西奈半島。
*:原本古埃及所崇拜的最高神祇太陽祇是下埃及的拉祇(Ra),阿蒙祇只是上埃及底比斯地區的地方神祇。在新王國時期的底比斯王朝將阿蒙祇視為太陽祇來崇拜。阿蒙祇和拉祇結合成為(Amun-Ra),取代原本的拉祇信仰。有關古埃及太陽祇信仰,詳見:古埃及的神祇
*:詳見:波斯帝國簡史
*:詳見:波斯帝國簡史
*:腓尼基位在迦南北部的地中海沿岸一帶。
*:詳見:英法百年戰爭(二十):奧古斯都的羅馬皇庭
延伸閱讀:
古埃及的神祇
Egyptian Gods
Egyptian Gods Index
波斯帝國簡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