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在西伯利亞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Czechoslovak Legions)下
儒略曆(Julian calendar)*1917年的2月23日,也就是西元1917年3月8日的國際婦女節。在首都聖彼德堡(Saint Petersburg)罷工的婦女聚集示威抗議,她們迅速得到龐大群眾的支持加入罷工遊行,其中包括有士兵和警察。為免事態持續擴大,俄羅斯帝國的聯邦杜馬議院(State Duma)*迫使在前線指揮作戰的帝王尼古拉二世退位。
西元1917年6月,為了得到民眾的好感和重建軍隊的士氣,新的俄羅斯臨時政府在東戰線發動一次對中央軍聯的攻勢。他們隨即被擊潰。
隸屬俄羅斯軍團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在這次潰敗的克倫斯基攻勢(Kerensky Offensive)中參戰,驍悍善戰的他們以3500人的兵力,以陣亡190人,受傷800人為代價,俘虜到約3200個中央軍聯的戰俘,15門砲和相當數量的軍需品。
這場茲伯羅夫戰役(Battle of Zborov)是俄羅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戰事中,唯一的勝利。
波西米亞公王國
中歐的潘諾尼亞盆地(Pannonian Basin)的波西米亞(Bohemia)和摩拉維亞(Moravia)和斯洛伐克伊亞(Slovakia)*是斯拉夫民族的捷克斯洛伐克部族的領地。後來,他們建立了一個大摩拉維亞聯邦(Great Moravia)。
大摩拉維亞是一個鬆散的斯拉夫部落王國的聯邦,他們不像羅馬帝國和日耳曼部族的王國有嚴謹的世襲階級的封授。他們的部落酋領稱為Knize,各部落的地位是相等的,但是有一個強大的部落酋領作為聯邦的首領。日耳曼人把大摩拉維亞聯邦的首領當成是國王,聯邦各部落的Knize當成是國王所封授的Duke(公爵)。
西元870年左右,在布拉格(Prague)有一個部落酋領自立為波西米亞公王(Knize of Bohemia),他的名字是勃里沃基(Borivoj)。他得到大摩拉維亞聯邦的承認。後來,他和他的妻子露得米拉(Ludmila)受洗成為基督徒。
波西米亞公王瓦茲拉夫和他的祖母露得米拉
西元925年左右,勃里沃基的孫子瓦茲拉夫(捷克語:Václav,英語:Wenceslaus)繼承公王位,他是由他的祖母露得米拉用基督教信仰帶大的王子。他是一個英勇又仁慈的公王*。
西元935年左右的9月28日,瓦茲拉夫被他的弟弟殘暴的勃列斯拉夫(Boleslav I,the Cruel)謀殺死。殘暴的勃列斯拉夫成為波西米亞公王。
西元950年左右,波西米亞成為強大的日耳曼薩克森王朝(Saxon dynasty)的奧托一世(Otto I the Great)統治之下的一個附屬公國。他們聯合對南邊強大的馬札爾部族作戰。
西元962年,奧托一世被羅馬教皇約翰十二世(John XII)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帝王。從此,捷克部族的波西米亞不斷的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附屬公國和獨立的王國之間交替。
西元1306年,最後的波西米亞國王瓦茲拉夫三世(Wenceslaus III)死後,他沒有繼承人。自此,波西米亞由他的妻子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王室(House of Habsburg)繼承。
宣誓效忠波西米亞公王聖瓦茲拉夫
西元1914年,戰爭爆發後,隸屬俄羅斯軍團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他們願意為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國家而作戰。雖然,他們沒有國家可以宣誓效忠。但是,他們「必須」*先宣誓效忠英勇又仁慈的波西米亞公王聖瓦茲拉夫*,表明他們是出於「自願」,而不是被協約軍聯強迫。
托馬斯˙加里格˙馬薩里克
他們在流亡到協約軍聯的捷克裔的傑出哲學家和政治家托馬斯˙加里格˙馬薩里克(Tomáš Garrigue Masaryk)*的遊說奔走下,他們得到協約軍聯的承認。
那場茲伯羅夫戰役的勝仗,使他們可以號召更多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自願加入。西元1917年10月,在俄羅斯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的編制和人數,逐漸擴大到有8個步槍兵團(Rifle Regiment),總計約有6萬兵員。
*:儒略曆是現今西元曆也就是格里高利曆(Gregorian calendar)的前版本。格里高利曆是羅馬普公教會(Roman Catholic Church)後來頒佈使用的曆法,俄羅斯帝國屬於希臘的東方正統教會(Eastern Orthodox Church),他們採用儒略曆。
*:俄羅斯帝國的聯邦杜馬議院等於不列顛聯合王國的下議院(lower house),主要的成員是富有的中產階級。杜馬也是議員的稱謂。
*:波西米亞源自於古羅馬帝國稱呼北方屬於凱爾特人(Celts)的波伊部族(Boii)的領地。摩拉維亞,名稱來自摩拉瓦河(Morava river)。斯洛伐克伊亞的意思是斯洛伐克人的領地,斯洛伐克人的名稱源自於斯拉夫人(Slav)。
*:他和他的祖母露得米拉都是被異教徒謀害,因而後來,他們都被信奉基督教的捷克人尊稱為聖,並作為獨立建國的象徵。基督教有一首耶誕頌歌「Good King Wenceslas」的好國王就是波西米亞公王瓦茲拉夫。
*:之所以「必須」先宣誓效忠波西米亞公王聖瓦茲拉夫,這牽涉到海牙公約(Hague Conventions)的戰爭法中有關於戰俘(prisoners of war,POW)的條文約定。因為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的士兵,有些原本是戰俘,他們原本是敵對中央軍聯的屬民。依據海牙公約的相關約定,敵對國家的戰俘不能被強迫參與作戰的事務,以免和原屬國敵戰。因此,沒有國家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的士兵「必須」先宣誓效忠波西米亞公王聖瓦茲拉夫。這是沿用塞爾比亞流亡軍團宣誓效忠塞爾比亞流亡政府的方式。
*:西元1850年,馬薩里克出生於摩拉維亞,年輕時做過鐵匠,後來畢業於維也納大學,取得博士學位,西元1882年擔任布拉格查理大學的哲學教授。西元1891年,改從政後的馬薩里克多次被選為奧地利帝國議會議員,他經常抨擊奧匈帝國的專制和民族壓迫。西元1914年,戰爭爆發後,他流亡到協約軍聯的國家。
美國參戰
大戰期間,德意志帝國擔憂美洲強大的美國會參援在歐洲的協約軍聯,他們以潛艇無限制的擊沈所有航往不列顛的船隻來封鎖對協約軍聯的軍援貿易。他們造成美國公民生命和經濟的重大損失。他們又派發如果美國加入戰爭就對美國宣戰的電報給墨西哥*。這些種種作為一再使美國不滿,又有協約軍聯一再希望美國援戰。
西元1917年4月6日,美國對德意志帝國宣戰。他們在下半年開始,陸續遣派由德裔的上將約翰˙約瑟夫˙潘興(John Joseph Pershing)所率領的美國遠征軍(American Expeditionary Force or AEF)到歐洲戰場。
西元1917年6月,美國遠征軍司令約翰˙約瑟夫˙潘興登陸法蘭西
俄羅斯的儒略曆十月革命
新的俄羅斯臨時政府的繼續參戰和潰敗,他們又再度引起俄羅斯農工平民的不滿。
儒略曆1917年10月25日,也就是西元1917年11月7日。屬於俄羅斯社會民主工黨(Russian Social-Democratic Labour Party)的布爾什維克(Bolsheviks)*派系的領袖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Vladimir Ilyich Lenin),他率領布爾什維克軍隊聯合工人蘇維埃(Soviet)*再次發動革命。他們推翻俄羅斯臨時政府。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
西元1918年1月,列寧的社會民主工黨的布爾什維克聯合農人為主的社會革命黨(Socialist-Revolutionary Party)發動推翻憲政議會。他們共同組成寡頭政府(Oligarchy)*實施獨裁專政。
俄羅斯軍團退出大戰
新的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Russian Soviet Republic)的布爾什維克政府主政後*,德意志帝國以發動戰事逼近聖彼德堡,他們施壓威脅俄羅斯軍團退出東戰線戰區,以減輕中央軍聯雙邊同時作戰的壓力。在流亡外國期間,曾經暗中受過德意志帝國協助回國進行革命行動的列寧支持俄羅斯軍團退出戰爭,並接受德意志帝國要求的嚴苛條約。
西元1918年3月3日,將首都遷往莫斯科(Moscow)的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與德意志帝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Treaty of Brest-Litovsk)」,他們退出戰爭。
依據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原屬於俄羅斯帝國的芬蘭(Finland)*和烏克蘭和喬治亞(Georgia)*,他們成為獨立國家。原屬於俄羅斯帝國在波蘭和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Estonia)和拉脫維亞(Latvia)和立陶宛(Lithuania)等領地割讓給德意志帝國。
*:這份電報被UK的情報單位截獲。大概內容是,如果墨西哥對美國宣戰,德意志帝國將會協助他們收回在西元1848年在美墨戰爭後,喪失的領土。這是一通很奇特的電報,因為美墨戰爭已經過了60多年,墨西哥已沒有任何參戰的打算,這應該是德意志軍團故意讓美國知道不要輕舉妄動的心理戰。
*:俄羅斯社會民主工黨信奉馬克斯主義(Marxism)的共產思想(Communism)。「布爾什維克」在俄語的原意是「多數」(majority)。相對的是「孟什維克(Mensheviks)」,也就是「少數」。這兩個派系都屬於俄羅斯社會民主工黨。西元1903年,他們在英格蘭倫敦舉辦的第二次黨代表投票選舉後,分出得票數較多的「布爾什維克」和得票數較少的「孟什維克」,後來,他們因為理念不合而分成多數和少數兩派。
*:「蘇維埃」在俄語的原意是議會(council)。工人蘇維埃就是工人的議會,後來成為一種政治組織。
*:有關於寡頭政府,詳見:沒有歐洲帝國,也沒有支那帝國。
*:先有國家主權(Sovereignty)之後,才可以實施君主立憲制或民主制度或共和制度或共產主義制度或資本主義制度等等命令冊封委任代理的法律權責制度(lawmaking authority)。以俄羅斯為例:先有俄羅斯這個國家主權,之後,才可以實施君主(立憲)制成為俄羅斯帝國或之後的俄羅斯臨時民主共和國或之後的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俄羅斯的國家主權授權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再授權給布爾什維克黨建立實施社會主義制度的政府。有關於國家主權,詳見:「國家論」(SIX BOOKS OF THE COMMONWEALTH)漢文節譯二
*:Finland(芬蘭)稱呼與古日耳曼語的「fen」有關,意思是低濕地。芬蘭人屬於烏拉爾語族(Uralic languages),他們與歐洲大部分的印歐語族不同。依據現今父系血緣Y染色體DNA單倍群的研究,烏拉爾語族的分佈主要是與N單倍群有關。詳見:人類遷離非洲(Out of Africa)之二:父系血緣Y染色體DNA單倍群(Y-DNA)
*:喬治亞位於南高加索山區。根據喬治亞人的古老傳說故事,他們是希伯來聖經所記載挪亞的三個兒子之一的雅弗(Japheth)的子孫,雅弗是雅利安人的先祖。有關雅利安人,詳見:波斯帝國(Persian Empire)簡史。
德意志帝國的凱撒攻勢
俄羅斯軍團退出東戰線後,德意志帝國將東戰線的約有50個作戰師團遣調往西戰線作戰。西元1918年3月21日,他們開始發動突襲西戰線中央軍聯陣地的猛烈攻勢,準備一舉攻佔法蘭西的巴黎。當他們逼近巴黎時,以為已經勝利的德意志帝國的凱撒(Kaiser)*威廉二世(Wilhelm II)等不及戰爭結束就宣布3月24日為國定假日。
未料,德意志軍團因為戰線拉長而軍需補給不及,他們的猛烈攻勢就此停頓,新研造的坦克也變成無用笨重的鐵殼。在中央軍聯和新加入的美國遠征軍團的反擊下,他們的凱撒攻勢(Kaiserschlacht*)逐漸敗退。
西元1818年3月,德意志軍團在凱撒攻勢的A7V型坦克
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的撤離
新的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的布爾什維克政府退出協約軍聯後,他們答應讓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安全撤離到西戰線的法蘭西,讓他們可以繼續為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而作戰。但是,先前的加利波里登陸戰事的失敗使從東戰線通往西戰線的交通依舊被中央軍聯封鎖。
在俄羅斯境內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必須先經由西伯利亞鐵路(Trans-Siberian Railway)撤離到太平洋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再由協約軍聯安排運輸到法蘭西。這是最遠長的撤離。
同時期間,新的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的布爾什維克政府依據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他們也必須讓在西伯利亞的中央軍聯的戰俘回到自己的國家繼續作戰。這些中央軍聯的戰俘和捷克斯洛伐克軍團敵對。
捷克斯洛伐克軍團佔據西伯利亞鐵路
西元1918年5月,在西元1916年完工通車的西伯利亞鐵路*成為各國軍隊的交通運輸,火車廂不夠又擁擠。敵對的他們在車里雅賓斯克(Chelyabinsk)車站爆發駁火衝突。當地的布爾什維克政府逮捕一些捷克斯洛伐克士兵,被激怒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隨即武裝攻擊,他們佔領車里雅賓斯克。
驍悍善戰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成為俄羅斯布爾什維克政府的大內患。他們開始動員軍隊要求捷克斯洛伐克軍團解除武裝。
當時已經陸續搭乘西伯利亞鐵路撤離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從車里雅賓斯克往東直到終點站符拉迪沃斯托克,他們散佈在鐵路沿線的車站城市。他們為求保全戰力和武器,他們沿著西伯利亞鐵路攻佔各車站城市。他們佔據控制西伯利亞鐵路的交通運輸,並且擄獲大量的物資和武器。
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在西伯利亞鐵路的武裝火車廂
*:Kaiser(凱撒)是德意志帝國的帝王(Emperor)的名銜稱呼,Czar or Tsar(凱沙或特沙)是俄羅斯帝國的帝王的名銜稱呼。這是源自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帝王名銜,這個名銜源自於羅馬帝國的蓋烏斯˙朱利烏斯˙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有關於羅馬帝國的凱撒,詳見:奧古斯都的羅馬皇庭
*:Kaiserschlacht就是Kaiser's Battle。1918年,德意志帝國的這次攻勢,又稱為春季攻勢(Spring Offensive),或魯登道夫攻勢(Ludendorff Offensive)。Ludendorff是策劃這次攻勢的指揮將領。
*:西伯利亞鐵路是在西元1891年開始興建,西元1916年完工,主幹線從莫斯科到太平洋的日本海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總長約9259公里。這是全世界最長的鐵路。
俄羅斯的紅軍白軍的內戰
因為布爾什維克政府獨裁統治俄羅斯,他們實施未經審判就處決清算的恐怖統治(The reign of terror)。前俄羅斯帝國和俄羅斯臨時政府和社會民主工黨的孟什維克(Mensheviks)*等等的反對勢力,他們聯合組成白軍團(White Army or White movement*)。
俄羅斯內戰的白軍團宣戰海報
佔據控制西伯利亞鐵路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加入白軍團的軍事聯盟,他們共同對布爾什維克政府的紅軍團(Red Army*)作戰。
德意志帝國的敗退
西元1918年7月,逐漸敗退的德意志帝國的凱撒攻勢,他們再發動第二次馬恩河戰役(Second Battle of the Marne)做最後的搏戰。病傷亡慘重的德意志軍團被病傷亡同樣慘重的協約軍聯擊退。雙方總計約有26萬人傷亡。之後,協約軍聯開始一連串的大反擊攻勢(Grand Offensive)。
西元1918年8月,被押解前往法蘭西亞眠斯(Amiens)的德意志軍團戰俘
俄羅斯帝國凱沙皇室家族被殺滅
信奉共產社會主義的俄羅斯農工階級的革命成功,逐漸激發全世界各地信奉馬克斯共產思想的黨派的革命運動。後來俄羅斯布爾什維克政府實施的恐怖統治,更引起其他資本主義和君主制國家的不安。
協約軍聯逐漸擊退中央軍聯主導戰局後,他們開始介入俄羅斯內戰,以免共產主義勢力的擴大。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和白軍團得到協約軍聯的協助。
西元1913年,俄羅斯帝國凱沙尼古拉二世的皇室家族
西元1918年7月16日左右,捷克斯洛伐克軍團接照協約軍聯的指示,他們派出一支部隊轉往軟禁前俄羅斯帝國凱沙(Czar or Tsar*)尼古拉二世的皇室家族的葉卡切琳堡(Yekaterinburg)。就在他們到達葉卡切琳堡不久,緊張的布爾什維克政府下令紅軍團的看衛部隊殺滅所有尼古拉二世的皇室家族。
奧圖曼帝國的崩解
阿拉比亞的獨立軍隊
西元1918年下半年,協約軍聯聯合他們所資助的阿拉比亞半島和美索不達米雅的獨立軍隊,他們逐漸進圍奧圖曼帝國。崩解的奧圖曼帝國被孤圍在僅剩的安那托利亞(Anatolia)和伊斯坦堡(Istanbul)*地區,在阿拉比亞半島也僅剩下麥地那(Medina)。
西元1918年10月30日。奧圖曼帝國和協約軍聯簽署「穆德洛斯停戰協定(Armistice of Moudros)」。原屬於奧圖曼帝國的安那托利亞以外的敘利亞(Syria)*和阿拉比亞半島和美索不達米雅和南高加索地區成為協約軍聯的託管地。協約軍聯也得以控制達達尼爾海峽,他們打通連接到俄羅斯的軍援運輸。
奧匈帝國與德意志帝國的停戰投降
協約軍聯在西戰線發動的一連串推進德意志帝國境內的百日攻勢(Hundred Days Offensive),他們取得絕對的優勢。中央軍聯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退敗的他們也同時有信奉馬克斯共產思想的社會主義黨派的革命和民族獨立運動。他們被迫必須要盡快停戰。
西元1918年11月3日,奧匈帝國先和屬於協約軍聯的義大利(Italy)簽署「基屋斯蒂別墅停戰協定(Armistice of villa Giusti)。
西元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和協約軍聯簽署「康比涅停戰協定(Armistice of Compiègne)」。
大戰結束,戰敗的他們等待戰後條約談判的處置。
西元1918年11月11日,紐約時報頭版的停戰和大戰結束的相關報導
*:之所以稱為白軍,這是因為「白色」是前俄羅斯帝國皇室貴族的代表色。一些白軍的主要將領,原本都是屬於俄羅斯帝國的貴族。
*:之所以稱為紅軍,這是因為「紅色」是俄羅斯農工運動的代表色,表示農工階級以人人平等反抗資本主義。後來,紅軍改為蘇維埃軍。
*:伊斯坦堡原稱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有關君士坦丁堡,詳見:君士坦丁的新羅馬城
*:當時的敘利亞泛指稱包括現今的敘利亞,約旦(Jordan),以色列(Israel),巴勒斯坦(Palestine),黎巴嫩(Lebanon)以及土耳其(Turkey)南部。這是源自於拜占庭帝國的敘利亞行省。
聯盟軍干涉俄羅斯內戰(Allied intervention in the Russian Civil War*)
歐洲大戰結束後,協約軍聯和中央軍聯開始遣派軍團部隊進入俄羅斯,他們和白軍團和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組成干涉聯盟(Allied intervention)*對布爾什維克政府的紅軍團作戰。
曾經在西元1905年的日俄戰爭擊敗俄羅斯帝國的日本帝國,他們為謀求在東西伯利亞建立與俄羅斯相隔的緩衝殖民地。屬於協約軍聯的他們陸續遣派約有7萬兵員的日本軍團到西伯利亞作戰。
西元1918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閱兵的協約軍聯的部隊
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印發郵票
左:伊爾庫茨克教堂(Church at Irkutsk)。中右:哨兵值勤(Sentry on Guard Duty)
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在俄羅斯內戰期間,佔據西伯利亞鐵路的他們印發郵票和收取費用來控制郵件和貨物的運輸。在他們武裝佔據期間,西伯利亞鐵路繼續維持通暢。
西元1918年的致命感冒大流行
西元1918年3月左右,開始有突發的致命流行性感冒,它們在潛伏幾個月後,10月開始在全世界傳染爆發第一波大流行,並且在隔年西元1919年的2月又有第二波傳染流行。
這致命的1918年流行性感冒(1918 flu pandemic)在傳染到1920年6月左右,它們銷聲匿跡。它們總計造成全球至少5000萬人死亡,這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至少1500萬人死亡多有3倍以上。
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的回國
致命流感爆發大流行期間,俄羅斯內戰持續無法停戰,而歐洲的大戰早已經結束,新的捷克斯洛伐克已經建國。在西伯利亞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沒有必要陷入不屬於他們的俄羅斯內戰。因為,他們已經有屬於自己的國家。
西元1920年9月,在西伯利亞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他們在協約軍聯國家的安排下,他們總計有67739人,搭船從符拉迪沃斯托克撤離回國。據傳,他們帶走一火車廂原屬於俄羅斯帝國的黃金。
俄羅斯內戰的結束
西元1922年10月25日,在干涉俄羅斯內戰的其他外國軍團部隊陸續撤離後,俄羅斯布爾什維克政府的紅軍團攻佔符拉迪沃斯托克。他們擊敗白軍團取得俄羅斯的國家主權。俄羅斯內戰總計約有至少1500萬人死亡。
*:這個軍事聯盟是暫時性的,他們也沒有經過合法對俄羅斯宣戰。當時在戰爭期間革命建立的俄羅斯布爾什維克政府尚未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承認,俄羅斯的國際地位還不確定,也無法向他們宣戰。因為只要向布爾什維克政府宣戰,就表示承認他們是合法代表俄羅斯的政府。因此只能說是聯盟軍干涉俄羅斯內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